宁都县的历史沿革
春秋属吴,战国属越。楚灭岳后,全境归楚。秦统一后,始皇二十六年(221年前),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宁都属于九江县南岔县。
西汉属于张羽郡。汉高祖六年(201年前),建立宜都郡,宁都为宜都郡。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分析庐陵等郡,皆属庐陵郡。
吴嘉和五年(236),孙权分析,益都白鹿营设在杨度县,宁都首次设立行政单位。属庐陵县南部一校尉管辖,据分析都城设在北洋县,后改为揭阳。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杨度为宁都(因境内有李太平,意为平安,故名宁都)。这就是“宁都”县名的开始。县迁至仰天营(今石上镇王天营村)。
太康三年(282),改南都督为南康郡(治都)。
东晋永和五年(349),南康郡迁至赣县(今赣州)。宁都被调去了。宋永初元年(420),改南康郡为南康州。宁都被调去了。
明五年(461),宁都前花屯(今东山坝镇大布村)位于华乾县(旧志:县西有石虎,由虎传石。虎为凶物,改孝,故称孝,县以此得村名,属南康国。
齐永明元年(483),南康恢复为南康郡。宁都和华乾属于南康县。开九年(589),陈灭,南康郡改乾州。华乾被合并为宁都和黔州。
开十三年,北洋郡(今石城县以西)并入宁都郡。
开十八年(598),宁都改为华乾县,隶属于宁都。将县城迁至雪竹坪(今梅江镇)。武德五年(622年),华乾归洪州总督乾州。
贞观元年(627),天下分为十道。华乾属于长江以南的道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江南分东西两路。华乾属于江南西部的千岛乾州。
元和六年(811),前州升为商州,钱智成为商县。
咸通七年(866),乾州升为解珍,国号百胜!全心投入。道法三年(997),天下分十五路。华乾属于江南路的前洲。
天禧四年(1020),江南路分为东路和西路。华乾属于前洲,江南西路。
大观元年(1107),乾州升为王俊,钱智改为商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前州改为赣州,前城改为宁都。至元十四年(1277),设江西为中书省,改赣州为道。宁都属于赣州路。
贞元年(1295)十一月,宁都郡升为州,辖石城郡,属甘州道。洪武二年(1369),改赣州道为府,宁都府改为宁都县。李佳系统建立了。宁都县辖清泰乡、太平乡、怀德乡(俗称上三乡)、安福乡、仁义乡、北阳乡(俗称下三乡)等6个乡,下辖45个盟、8个团(与团同级)、61个首府。
洪武九年(1376),宁都县属江西赣州府。清初仍有六个乡沿明制,其中北洋乡改为平阳乡。
乾隆十九年(1754),宁都县升为直隶州,辖瑞金、石城两县。第二年(1913),宁都改组为县。
三年(1914)全国行政区划分为省、省、县三级。江西有四路,宁都县属于赣南路。
十五年(1926),废道,江西省政府直属宁都县。
65438年至0929年,宁都是中央苏区的一个县。
1931九月,宁都县分为宁都县和彭湃县。
1932年2月,宁都、彭湃两县合并为宁都县。
1933 65438+10月8日,赵博生在程楠锦西黄石渡战役中牺牲。13年6月,宁都县改为博盛县,以纪念赵博生。
1933年7月,根据中华苏维埃和中央人民委员会关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的决定,宁都分为博盛、洛口、长生三县。和以前一样。
二十三年(1934)十月,红军北上抗日,仍为宁都县,属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区,为专署总部。
24年(1935)4月,江西省政府将全省划分为八个行政区,宁都为第八个行政区,仍为派出机构驻地。1949年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宁都县。宁都县人民政府29日成立。同年9月,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瑞金区,但未设立,改为宁都区(6月更名为宁都区1951)。宁都县划归之,为署本部。
8月29日,1952,宁都地区撤销,并入赣州地区。宁都县属于甘州区。
1954年6月甘州区改为甘南行政区。宁都县被调去了。
1964年5月,甘南行政区改为甘州地区,1971年2月,改称甘州地区。宁都县被调去了。
1984,成立成员卜乡。
4月5日1987清塘乡、长生乡、黄陂乡变更为清塘镇、长生镇、黄陂镇。
1988 12 10撤销流坑乡,其行政区域划归梅江镇管辖。
9月29日1995,古村镇、赖村镇撤销,建立古村镇、赖村镇。
1997 65438+10月14、石上乡、东山坝乡撤销,成立石上镇、东山坝镇。
4月7日1998梅江镇位于柳坑乡,乡政府驻柳坑村。
8月5日,1998,罗口乡撤销,罗口镇成立。
7月1999,1,赣州地区改为赣州市,宁都县划归。
2000年6月27日,小布乡撤销,小布镇成立。
2006年10月20日5438+0 10元布乡撤销,划归罗口镇;撤销流坑乡,划归梅江镇;撤销黄石乡、田头乡,设立黄石镇、田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