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德育的实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服务,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历史是永恒的和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杜威)。古往今来,历史一直被用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根据新课程的目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学实践,论述了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第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人。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贯穿历史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从知识、理论和技能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从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孙中山先生曾说:“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只知道爱国。”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之一”,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无数的艰难坎坷,无畏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傲然屹立在东方。在教学中,通过课本中的大量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从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对全人类的杰出贡献,同时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树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学会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

通过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传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第二,渗透理想道德教育,以德育人。

古人云:“无意志,无基础”。这种“雄心”是我们今天的理想。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理想的民族。因此,理想德育是历史课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崇高的理想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古今中外,历史上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如抗金将领岳飞,从少年时代就把“精忠报国”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理想;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早年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战斗口号;周恩来总理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曾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这些丰富的思想教育材料进行恰当、生动的描述,可以收到良好的理想教育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教育: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吃喝玩乐,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到头来,做“扶不起的刘阿斗”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价值?就连三国时期的曹操也给后人留下了遗产:“老马卧虎,志在千里;烈士暮年的豪言壮语。古人尚且能健健康康,何况生活在二十世纪的少年!这样,学生就能从小明白树立远大和崇高理想的重要性,努力做有抱负的“天鹅”,而不是平庸的“麻雀”。

第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人。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认知问题,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但一定要教给他们一些做人的基本观点和原则。历史上的科技发明创新,每个历史阶段的改革革命,一些历史名人实现理想的艰苦奋斗,都为我们提供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绝佳素材。通过这些历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整个人类的历史,这是一部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的历史。我们今天享受的每一件小事,在历史上都曾经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中,是我们的祖先付出了很多艰辛,这些理想的东西才成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着的东西。这些曾经理想的事情的实现,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每一代人都为人类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努力,后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想目标,进行了新的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我们。理想的实现是没有止境的。一个目标实现了,自然会给我们提出更多新的目标。无数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就像无数的珍珠,看我们有没有摘的野心。这正是历史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以此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第四,充分利用乡土历史渗透学生德育,育人。

我们可以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乡土历史的内容。因为涉及到我们家乡的人、事、物,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相信可信,容易接受,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历史和现实,祖国和家乡融为一体,英雄的爱国精神感染了学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学习家乡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热爱家乡到热爱祖国,爱国情怀得到升华。因此,充分利用乡土历史教科书是加强历史德育不可或缺的途径。比如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去茂县考察营盘山上的文化遗址,了解其时代意义、历史价值以及与三星堆文化的联系。通过实地考察和网上搜索资料,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了解岷江流域的文化和羌族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贡献。同时,组织学生参观羌族博物馆,了解南新镇牟坨村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情况,对羌族历史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践行新课改理念,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道德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都不会回到过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细致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指导下,利用丰富的历史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连续的、不间断的、科学的德育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只要我们时刻不忘一个教师的责任,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做好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育人,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