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边的历史渊源

定边糊(又名锅贴),福建福州著名的汉族风味小吃,是当地的早餐美味,流传到台湾省等地。它是将大米用清水磨成稠浆,摊在锅边,铲入半熟后正在熬制的虾汤里,煮熟而成。

福州小吃丰富多样,其中定边糊(又名锅贴)已成为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是福州的特殊标志。凡是生长在福州或者长期生活在福州的人都爱吃。在异国他乡听到“定边糊”这个词,背井离乡、生活在国外的福州人会觉得仿佛亲眼看到了家乡的“倩影”,成为一种爱祖爱乡的风味小吃。

锅边糊(丁边糊)是用蛤蜊汁作汤,放在锅里煮得入味,再把磨好的米浆沿锅边浇上。将米浆在锅边烫成干皮后,用锅铲刮入汤中,加入芹菜、葱、虾皮、香菇等佐料。煮好后的锅是一锅沸腾的“锅边糊”。

古田锅贴风味独特,汤是用猪的骨头、大肠、小肠熬制而成。吃的时候可以加上猪的大肠和小肠,配上肉包子、春卷、油饼等各种小吃,是早餐的绝佳选择。

锅边糊:放入由蛤蜊、香菇、虾皮、洋葱、黄花菜等食材做成的清汤。在一个铁锅里。铁锅上侧烤好后,将准备好的浓米浆均匀地倒在铁锅内沿四周,晾干,铲入汤中,煮一会儿。刚出锅,顶边白,酥薄,汤清不粘,食之细腻爽滑,清香可口。

传统的福州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定边贴。每逢中国农历新年长夏,福州市民和郊区农民都会制作定边贴“以备消夏”。因为长夏已进入农忙季节,在这一天煮定边糊不仅是为了全家吃好再下地干活,也是为了让邻居们一起品尝。就像涮定边膏一样,“一粒(涮)熟”来连接感情。

如今,福州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定边糊大排档,是市民常见的早餐。食品店也有袋装定边糊出售,随时可以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