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为什么又叫八闽?
“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具体原因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福建省在元代分为福州、建州、兴化、延平、汀州、邵武、全州、漳州,明代改为符拔,故称八闽。
1,关于八闽的由来:
(1)福建在古代是福建之地,唐朝时分为福、建、全、张、汀、南建五州。
(2)北宋分为八郡八军。
(3)南宋分为八郡、州、军。
(4)元分为八路。
(5)明朝改为符拔,称八闽。
(6)晋朝时期,中原战乱频仍,开始进入福建的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等,他们都属于中原大族。进入福建后,先在闽北、晋安(今福州)定居,后逐渐向闽中、闽南沿海地区扩散。历史上称为“一关杜南,八姓入闽”
2.关于巴敏地区:
(1)建宁府:建瓯市、建阳市、武夷山市、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寿宁县;
(2)延平州:南平市、顺昌县、三明市、永安市、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
(3)邵武府:邵武市、光泽县、泰宁县、建宁县;
(4)汀州府: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长汀县。
福建,扩充资料,简称“闽”,历史上先后有“七闽”、“八闽”、“九闽”等别称。据古书《李周夏官志方氏》“辨其国、国、都、藐视之民,四夷、八夷、七苻坚、九浣熊、五戎、六狄。”
东汉郑玄指出:“民,夷之异也...四、八、七、九、五、六,周所服国数也。”唐家龚燕书:“熊叔居普汝曼,子孙分七种,故称七民。”
“七民”泛指周代散居在福建、浙江南部,以蛇为图腾的七个部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云:“福建,东南越,蛇种。”
福建自古就有崇蛇习俗,一些地方至今仍有遗迹,如长汀的蛇山庙、漳州南门外的古蛇王庙、平和县三平村的蛇被尊为“侍者”、南平张湖坂一带流行的正月蛇王节和蛇灯活动等。
百度百科-八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