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发源地

北京。旗袍,中国乃至世界上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女性的国服。它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灿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到了民国时期,“旗袍”这个名字最终流行起来,因为整个清朝,汉族女性的着装仍然保留了汉族女性“上下”的传统制度。普通女子一般不穿袍,贵族女子礼服除外,旗女无论贵族女子礼服还是普通女子日常服装都要穿袍。所以在近300年的影响下,普通人已经习惯了“女人穿长袍=女人的长袍”的历史记忆,所以当民国旗袍开始出现的时候,就会给普通人一种联想,那就是“旗袍”。民国第一批旗袍其实并不承认“旗袍”这个名称,而是“只称之为长衫、长衫或长袍,与男装混为一谈。2月27日,1926,上海《民国日报》有一篇短文《无旗袍》,建议改名为《汉袍》。有人建议穿长袍,绕了一圈,最后叫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