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自从酒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联系以来,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物质意义。酒因其不同的文化传统,在与世界各民族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过程中,随着历史的步伐形成了许多不同的酒文化现象。有人说,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几乎在每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形式。中国的酒文化也是如此。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波澜壮阔。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在世界酒文化的长河中展现出独特的芬芳。

农业文明的象征

中国的农业从古至今都是立国之本,以发达的农业文明著称。中国酒文化是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酒文化本质上是农业文化的反映。首先,从葡萄酒的原料来看,粮食自问世以来,一直是酿造中国葡萄酒最主要的原料。虽然从汉代开始就有西域的葡萄和葡萄酒传入中国,但葡萄酒直到近代才在中国得到大发展,甚至连传统的酿酒方法也有明显的勾兑。因此,宋代以前在各种酒类品种中占主导地位的黄酒,以及宋代以后逐渐占主导地位的蒸馏酒(烧酒),都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粮食酒。

从酿造技术来看,中国在世界酿造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而制曲的发明是农业发展的反映,因为只有农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在储存余粮的过程中发现酶发芽的现象,从而制曲。所以说“清酞之美始于雷”,是很有见地的。

从流传至今的各种医书来看,如《饮食》、《本草纲目》等,大都把酒包含在米粒中,这也说明中国人早就把酿酒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部门。

从庆祝丰收的文化活动来看,酒几乎成了丰收、富足和享受的象征。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是“十月稻收,故春酒寿”,“十月楚昌,友人享酒”(《诗经?6?1飓风?6?1七月”)。如果把饮酒习俗和农历春节结合起来,中国酒文化所反映的许多农业文明的特征会更加突出。

第二,酒是礼物

儒家思想是孔子在总结尧舜时代尊亲家长制原则的基础上创立的,经过汉儒和宋儒的两次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礼是儒家的道德标准。苟子说:“业主...都是平等的,老少有别,贫富有重。”(《荀子?6?1礼论》)宋代大学者李构《直说李先生文集?6?1《礼第一论》:“圣人之所以治天下治国,修身养性,为正,无非是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的饮酒活动,从乡村饮酒仪式、颜礼到一般的家庭聚会和宴饮,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形成了系统地贯穿儒家伦理思想的酒礼。可以说,注重酒礼是中国酒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酒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那样通过酒礼与传播世界统治的理念联系得如此紧密。礼记?6?1音乐笔记说:

老公为酒录音不是灾难,监狱里复杂的官司才是灾难,所以酒的流向也是灾难,因为酒礼。作为礼物,主客相互祭奠,终日饮酒不醉,这也是前王准备酒灾的原因。因此,饮酒者也因此...

礼记?6?1农村饮酒义引用孔子的话说:“贵而谦,长而尊贵,和而乐而不流,长而清兄,燕安而不乱,这五行足以保社稷,社稷安天下安。”所以,日本:我从家乡就知道当国王有多容易。”的确,酒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饮酒活动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长期以来对中华民族饮酒心理素质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醉翁之意不在酒。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喜欢喝酒,比如法国人、日本人、德国人、美国人、俄罗斯人等。一位俄罗斯医学专家说:“俄罗斯人在庆祝相遇时会喝酒互相欢迎,在告别时也会喝酒互相珍惜;饿了就喝酒充饥,饱了就喝酒刺激食欲;天冷喝酒保暖,天热喝酒消暑;困了就喝清醒头脑,醒了就喝入睡。“然而,像中国人这样把饮酒活动与民族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饮酒娱乐艺术,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欧阳修说得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山川之乐,心领神会的美酒...酿春酒,春香酒苦,山食野,然前者杂,太守宴也。盛宴的快乐不是丝绸或竹子。射手中,玩家获胜,坐起喧哗者皆大欢喜。“的确,中国人喝酒是通过选择谁喝、在哪里喝、在哪里喝、喝什么和喝什么来实现的。通过把诗、歌、人名、物名、成语、典故编成酒序;通过射壶、传包裹、猜拳、下棋、跳舞等游戏活动,把物质享受的酒升华为更高的精神享受。

在《论文化》一书中谈到娱乐和游戏的文化功能时,马林诺夫斯基写道:“把人们从常规方式中解放出来,消除文化生活的紧张和束缚”,“它可以促进新的社会结合、友谊和爱情、远亲和宗族的聚会、外部竞争和内部团结——这些社会品质可以通过开放的娱乐得到发展。”马林诺夫斯基发表于20世纪初的观点,可以说与中国人几千年饮酒娱乐活动中的醉酒精神不谋而合。

第四,酒量最高。

酗酒是现代西方国家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20世纪70年代的一项调查,美国每年死于饮酒的人数超过20万,几乎是所有死亡人数的8%。在澳大利亚,“酗酒的习惯正迅速成为整个澳大利亚的噩梦”。在法国,人口只有5000万多一点,但酗酒者却达到五六百万。对于前总统德斯坦来说,法国的酗酒是“最严重、最令人担忧的社会灾难”,是“最重要的社会瘟疫”。在前苏联,酗酒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6?1谢路林说:“如果每个人都清醒地来工作,并且一直保持清醒,生产率会提高10%之多。”([美]白仲彦主编《西方社会病》)由此可见酗酒问题的严重性。因此,许多国家成立了戒酒委员会,以便通过说服教育来减少酒精的危害,但多年来,收效甚微。

前不久,在中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一位国际友人回国时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爱喝酒由来已久,但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大小小的烟酒食品店都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酒,高浓度的酒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中国并不存在像西方和俄罗斯那样令人担忧的酗酒问题。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去探究,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饮酒文化观——不醉不归的最高分。这种文化观体现了儒家的禁酒思想、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酒观,以及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人道德风范和行为准则的酒礼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