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巴蜀历史,谈谈巴蜀文化的独特性?
巴蜀文化是指以巴蜀地区为基础,北至天水、汉中地区,南至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在长江上游生存发展,从古至今具有历史延续性和连续表现形式的区域文化。早在人类起源时代,巫山人和紫阳人就相继出现。这就是传说中的“巴蜀同居,起源于皇帝”的时代,可见其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性。在新石器时代,特别是从文化积累到文明诞生的晚期,巴蜀经历了一个独特的灰陶文化、玉器文化和青铜文明的时代。以4500年前成都平原六大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宝墩文化,预示着聚落的聚集最终孕育了最初的城市文明。在此基础上,以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为代表的西周古蜀文化,展现了玉器时代的独特光彩和非凡的青铜文明。战国初期成都商业街的棺葬和新都马家墓的发现,证实了古蜀开明王的存在不再是虚假的。据说,古蜀的五位祖先,从蚕丛、关白、鱼凫到杜预、开悟,生活和发展在不同的时代,根植于考古发现的这片深厚的文化土壤。成都平原是当时长江上游古代文明发展的中心,是长江文明的节点和生长点,是整个先秦时期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
秦汉时期,巴蜀以“水利殖民”为特征的农业文明发展起来,一直保持着“天府之国,炫耀中国”的记录,直至汉唐。直到宋代,天府的农业文明还处于鼎盛时期,正如文天祥所说:“自秦以来,蜀国一千多年没有发生大的革命。至于这个朝代,奢靡壮丽,天下第一。”
(衡州上元的故事)汉代和唐宋时期,巴蜀的生态和文化发展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巴蜀文化两次繁荣。当时,巴蜀人民创造了世界漆器制造中心、世界天然气发现的起源地、雕版印刷的发源地、世界纸币“交汇”之地等数十项世界第一、中国第一的历史文化记录,为统一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令人骄傲的贡献。
奉献精神。
在文化界,巴蜀文化的创造者以善于认识和超越自我,贡献新的文化因子而闻名。虽然自汉代以来,巴蜀历史上产生的人才总数不及长江下游的江浙沪,但巴蜀产生的“精英”,即《华阳国志》中名为“姚颖凌兵”的文化巨人,却是全国之最。从司马相如、杨雄到陈子昂、李白、苏轼、张文涛、李袁迢、郭沫若,他们都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其中,源于三星堆青铜文明怪诞浪漫思维背景的巴蜀人的球形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特征最具特色。直到五四时期,第一个喊出“打倒孔家店”的是新川迷武玉,这体现了蜀人勇于开拓、不畏强权、不受习惯势力影响的精神。
两千年来巴蜀文化的不断积淀、变异和发展,在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奇妙的精神世界三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独特的历史遗产,丰富了长江文化的内涵,镌刻着其突破传统、突破自我、探索创新的精神。在长江文化中
在这个体系中,巴蜀文化有着独特而丰富多彩的历史地位。
巴蜀文化的历史特征
纵观巴蜀文化的历史地位,它有以下三个特点,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四川特色文化的建设中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个特点是开放性。
早在巴蜀文明初期,它就是一个善于容纳和集结的开放体系。“禹兴盛于西羌”,文化兴盛于西蜀,流传于中原和东吴。三星堆文化一期、二期出土的青铜器纹饰与二里头夏文化相同,说明于霞文化西渐,浙江东渐是一个历史过程。三星堆、金沙遗址的玉琮、牙张与东方的良渚文化相似,说明东西方不同地域文化的特征很早就进行了交流和集结。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奇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其地方礼器和器物上,而尊、钱等酒器和器物与中原殷墟一致,说明其善于在创造自己地方特色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创造体现精神和精神世界的器物的基础上,吸收和交流中原文化。良渚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特点是玉器精美,说明长江文化长期一致,这是彼此开放交流的结果。从历史进程来看,巴蜀文化与北方的中原文化、西方的隆庆文化、南方的楚文化相互融合,影响着云贵文化。就像四川的地形,群山环抱盆地,容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独特的文化区;同时,盆地就像一个聚宝盆,这使得巴蜀文化很容易成为南北文化特色交汇、汇聚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综合体。它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早期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上。它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传播的集散地,三星堆遗址的海贝和金杖表明它与中亚、西亚和海洋文明有关。新都砖上的翼兽,雅安高一阙前的翼狮,明显是受了休息艺术的影响。欧洲的洛可可艺术与巴蜀、唐宋时期的瓷器艺术有一定的关系。汉代蜀县漆器出土于蒙古诺音乌拉和朝鲜乐浪县。唐朝时,许多印度僧人居住在西蜀,带来了佛教文化。“西川印子”和龙爪蜀版画曾在日本和高句丽流传。波斯人李氏家族居住在成都,有人戏谑地称之为“李波斯”。这种文化交流的例子数不胜数。
巴蜀文化作为典型的农耕文明,自然有其封闭、僵化、落后、保守的一面,这是自然经济带来的必然特征。
签字;但确实包含了源自古典工商业城市生活方式的开拓开放因素的另一面。巴蜀虽然是一个盆地,是一个“内陆大省”,但却有着悠久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和充满向外扩张活力的水文化。它试图突破盆地的束缚,试图突破传统,变异自己,超越自己。正是这种静态农业社会的小农生活方式与动态工商业社会的古典城市生活方式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巴蜀文化善于交流开放、善于长期维稳的多彩画卷,引起了思想领域和思维方式的相应变化。把握这一矛盾运动的特点,充分利用其先锋性和开放性因素的精华,无疑是推进今天四川城市化进程的有益经验。
第二个特点是它的完整性。
巴蜀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与大一统的中原文化凝聚在一起,实现了“最广泛的文化认同”(美国学者亨廷顿的话)。一方面,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其特征和内涵自秦汉以来就融入了中原文化,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从地域特色延续的角度,力求以蜀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实践其地域文化人格在新时代的更新与崛起。从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来看,巴蜀文化独立发展的时期相对较短,而与中华文化融合的时期较长,这说明巴蜀人对于历代母文化体系有着最为广泛的整体观念和文化认同的整体观念。
在巴蜀文化体系下,巴文化和蜀文化是两种各具特色的文化。古语有云,“巴人显其将,蜀人显其面”。在四川产生的四位元帅中,有三位是巴人。四川著名文人多为西蜀人。这说明巴人和蜀人的文化性格是不同的。蜀人自古以来都是柔弱、狡诈、睿智的,而巴人一直都是刚强、勇敢、豪爽、正直的。然而,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巴人和蜀人都可以融合和融化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品位,它们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
形成巴蜀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的整体性,并将其融入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巴蜀文明的统一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保持着自己地方特色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我们还是可以详细区分的:重庆人有事业心,成都人思维缜密,追求完美。重庆人善于创业,成都人善于保住饭碗,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往往能和谐融合,表现出四川人同样的个性。
这种整体性特征的社会基础在于,巴文化和蜀文化虽然是两种原始独立的文化(一种发源于岷江流域,一种发源于汉江清江流域),但它们也是具有相似亲缘关系、相似演化动力机制和相同生命结构体系的文化。因此,从西晋裴度的《画经》到唐代杜甫的《蜀中游记》,直到19年底,法国鬼头孟的《蜀中游记》,都认同巴蜀是一个“异世界”,其文化心理结构,包括隐性心态和价值体系,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整体性的文化内涵表明,巴蜀人善于整合不同的因素,将矛盾的因素恰当地整合成一种突破传统、持之以恒、开拓进取的积极力量,这将是我们调整当前经济结构、整合不同心态的有益启示。
第三个特点是巴蜀文化的特点。
它在于创造性和完美性的结合,在于适应社会结构变革和更新的超前和冒险精神
历史上四川人的一个突出的思想特征就是先乱后治的精神。有句老话叫“天下未乱先乱,天下未治先治蜀”,最早见于明末清初欧阳致公所著的《蜀警录》。更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周书》中关于蜀人“贪乐”的说法。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贬义,好像四川人变好了,倔强,固执。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说明巴蜀人的先乱后治精神是一种建设性的竞争思想。郭沫若认为“能先乱者,谓之革命而富,能后治者,谓之建设性而彻底”,而这两方面的结合,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他还认为“四川人富有革命性和彻底的建设性,是李冰启发的”,这是“李冰的建设,文翁的教导,诸葛武侯的成就,杜工部的创造”影响和启迪的结果。这很有见地。今天看来,治前乱的精神,体现了四川人的开拓性、先进性和风险意识。其社会基础与巴人的冒险进取精神和蜀人追求完美稳定的精神相结合密切相关。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传承巴蜀文化特色建设四川特色文化
了解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和特征,对今天四川特色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上三个特点对培养四川人的改革开放意识、大局改革意识、创造跨越意识有很大作用。
通过对巴蜀文化开放性的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巴蜀文化的特点:“封闭中有开放的活力,开放中有封闭的观念”。今天,当我们谈论西部大开发和解放思想时,我们必须把握这一文化特征。首先要对阻碍社会结构转型和更新的封闭习俗势力的观念进行重大突破和创新,遏制其糟粕。对于极具开拓性和开放性因素的精华,要善于发现和积累。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和认识深入了,工作扎实了,解放思想、勇于开放的行为模式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文化的整体性也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的体现。这一思想对于巴蜀文化尤为突出。比如巴基斯坦的方位概念,和北方、中原是不一样的。早在古代,中原人就有了东西南北的观念。
序,而蜀人的《山海经》和司马相如的《任达赋》,方位顺序的概念是南、西、北、东,充分显示了巴蜀文化的独特性。直到现在,成都人和北方人在取向观念上还是有明显差异的。北方人的成语是由南向东指示方向,以宇宙为坐标系,人受制于这个坐标系,所以用东南西北的坐标来指示方向。成都人的口头语是“左手转,右手转,首尾相连,向后转”表示方向。这是以人体为中心的,人是坐标系的主人,所以用人体的方向来指示道路。这种人文思想是非常可贵的。特别是在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布局日益趋同和单一化,城市生态和城市文化受到建设性破坏负面影响的今天,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搞好环境配置,重视历史资源保护,对改善城市特色和形象大有裨益。
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发展实例来看,四川在县域经济改革、扩权试点、股份制试点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创造了全国第一的记录,但是这些记录不持久,第二就是整体滞后。这和历史上的情况类似,往往是个别领导多,整体领导少,不容易守住。
长期以来,这是巴蜀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负面因素,需要整体思维和大局观念去整合和消除。
开拓、引领和追求完美的结合是我们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文化的方向,这是我们通过研究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和历史特征所了解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