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故里的历史。
碛口镇后街只有200多米长,却拐了18个弯。这些建筑完全是根据地形建造的。街道是石头铺的,商店是平门,前面有高高的平台。主街南面有两条街和三条街,一条比一条矮,形成阶梯状的建筑格局。据记载,碛口店铺的大规模建设始于清朝乾隆年间。道光年间,镇上有60多家店铺。到民国五年,店铺很多,包头、河曲、绥德、府谷、蒙门、汾阳、孝义、介休、平遥等地的人开的店铺达204家。由于古镇至今仍保持着居民原始淳朴的生活方式,因此也被称为“活古镇”。
歧口镇是一个军事中心。明清及民国时期,由黄河水运,西至陕甘宁蒙,东至太原、北京、天津,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商业中心。是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枢纽,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船只只有150艘,服务店有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以“水旱码头之都”的美誉传遍大江南北。镇内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主要有仓库、银行、典当行等商业建筑、寺庙、民居、码头等。,其中几乎囊括了封建制度下典型的民间漕运商业城镇的所有类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碛口是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交通口岸。当时镇上有军工厂和军服装厂,对繁荣边境经济,解决八路军和解放军的物资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渡黄河在碛口过夜,后转赴西柏坡指挥民族解放战争。毛泽东杜东黄河纪念碑和路住宅都保存在镇上。
闲暇之时,在古道上悠闲漫步,品味古道的魅力,仿佛置身其间,一丝不挂的船夫在拔纤,衣冠楚楚的掌柜在谈生意,街头表演的艺术美和随之而来的阵阵掌声。街上驼铃的叫声响彻我的耳际。......
摸摸街道两旁的石墙,摸摸历史的痕迹,周围各种店铺应有尽有。沿路的餐馆里传来阵阵谈话声。远道而来的商人们卸下货物,拎着行囊,大模大样地步入客栈。他们要了一盘炒花生和一壶当地的陈年米酒,正在很悠闲地享用着。餐馆的老板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
听着古镇里有趣的闲情逸致,听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是古镇政府的审判之声,是说书先生激情的讲述,是小二郎在门口开心的声音,是游子归来的激动。......
黄昏时分,夕阳染红了黄河,坐在木椅上,喝茶,听黄河的涛声。待在百年客栈,登高望远,怀恋往事,我思天地,无涯,无涯,孤孤单单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