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哪些名人去过黄山并写下游记?
可惜黄山因为远离封建政权中心,没有得到适当的开发,“海陆不通,船车隔绝”,“石墙外无路,岩窦外无宫”。就连被誉为黄山“造山大师”的明代普门大师,也只是在“人字瀑”的瀑床上造了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鸟道,至今记忆犹新。很多亲戚和游客只能“扣山小道”,望峰兴叹。贾岛、杜荀鹤等唐代诗人,只在温泉里洗了个澡就走了。有意入伍的也是克服一切困难,煞费苦心。登顶第一人——唐代诗人道云觉得“盘空,登丹梯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问名山大川说“塞凿之,陡者踏之,断者接木,悬者接梯”;清代黄兆民在他的游记中描述了经历燕墙的危险:“我骑在路上不能越过墙。视觉墙下面,有脚印,一定要根据标记停下来。好在有三步,深渊在外...于是你让领头的先过去,用一块白布托住尾端,让跟随者像拉柱子一样拉。固定一下,一手拿着布,一手摸着墙,第二遍就过去了。”
对于向往“人间仙境”却又受不了“蛇行”、“猿吊”、“虎跃”之苦的有钱人来说,黄山“海马”的结局解决了他们的矛盾。阿清人林青解释说:“海马是善于登船的土著。”也就是说,“海马”是人,不是马。是一个贫穷的山民,以背为鞍,在陡峭的山崖上驮着有钱人为生。黄山的云海一年四季都在波动。“谁信天地,有山海”指的是云海。《黄山第一山志》黄海,因为这些登山客在云海环抱的山峰间攀登,背上背着有钱人,所以有“河马”的绰号。
有志者,事竟成,所以对于让人骑马的“海马”来说,所承担的艰辛和风险不言而喻。清代户部尚书曹振勇,歙县人,游黄山时骑海马登揽胜。他曾心有余悸地写下如下诗句:“绝壁挂壁斩猿愁,生死由命”(《车马行》)。清代袁牧游黄山后,还写了一首诗:“我已习惯放游客走,我将一生托付于他。”这些诗词是黄山海马血泪的结晶。
如今,黄山的开发建设日趋完善,三条索道横贯东北和南方,“天险成通途”;10万多级“有惊无险”的步道漫山遍野,山下是500里黄山的“畅通无阻”,“海马”早已是黄山的历史名词。然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黄山的建设者们,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凝结成了黄山开发建设的丰碑。
在黄山的悬崖峭壁上,有“大文章”四个大字,是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先生(1885-1954)于1937年视察黄山时题写的。经过这个地方的游客会停下来欣赏每一件作品或合影留念。至于它的意思,大部分都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些黄山导游只希望介绍的时候有道理。
其实“大文章”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弟桃李园春宴序》“春来邀烟,我要写一篇大假文章”,指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清代黄景仁(《严明》)说:“梅山灰,大文章,兽头,鸟印,空无一物,数十代有余。”如果把“大块”和“条”分开解读,“大块”有自然和大地的意思。庄子万物论:“夫气之大块,谓之风,亦谓之性。”文选张华第二首:“弘多种,一大批生。”李善注:“一大片就是土地。”郭沫若《关山月画集》:“一大片寂静是我的老师,比土地更生动”;“文章”可以解释为杂色杂色(文,绿红配:章,红白配),“墨子不喜”:“是因为墨子不喜,不是因为锣鼓声;想到雕刻物品的颜色就不美。“《后汉书·张衡传》:“文章全蚀,美异于风。”李白诗:“文章满彩,两人皆居琼树。”徐迟的精神分析:“但在这个野兽的身上,于今失去了平衡,文章就尴尬了。“邹鲁先生游览了黄山,对它的自然风光赞叹不已。“大文章”是赞美黄山美景的情感表达,而不是现代常用的“用来赞美别人的丰富的长文”。
邹鲁先生除了在鳌鱼峰壁上作“大文章”外,还在莲花峰上题写了“豁然成天”的题目,在温泉西壁上刻了“东南邹鲁”,松谷寺有四处,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马旭奔腾”,二是“有松柏种间,复植桃李”的五言诗。搬了几株桂花,区里的老兵自己栽培的。沈子贤园艺,花园里种满了花草树木。就是这个小院,也看规划天赋。黄山有了新的面貌,它是一座山。邀请朋友来欣赏。这几年,在七言律诗《排佛堂》之前,我就和黄山结缘了。寺庙以一种云雾翠柏而建,他看着少年时代巍峨的群山。一个是“听浪看瀑”的隶书。邹鲁先生在黄山绝壁上的题词集书法、文学、情感于一炉,形成了一道优美的人文景观,为黄山增光添彩。
惠州钟灵风景秀丽,名山荟萃。著名作家,如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著称的黄山,被清乾隆皇帝誉为“大话西游圣地、江南第一名山”的道教圣地百越云起山。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感慨地说:“欲知金银,自游黄白。我这辈子都没梦见过惠州。”徽州黄山上的百岳山,长期萦绕着“五岳皆圣,无远近之念,按我一生一不变的习惯”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登临此地,并发出“珠帘飞,齐为第一”(云起)、“瘦黄山无海内外徽,游黄山无天下山”(黄山)等赞誉。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26年),正月二十六,徐霞客首次登上白岳,正值严冬,白雪皑皑。他不畏艰险,不畏艰险,“冒着雪在冰上爬行”,夜晚躺着“却闻着冰在树间叮当作响”,从早晨起,“诗满花木,彩满人间”。他在山上待了六天,在道士的指引下,穿过双溪街,游览了石桥岩、棋盘石、龙井、观音岩、楼上楼下。农历二月初二,徐霞客“告白下山”,赶往黄山。十天里,他游览了祥符寺、济公寺、石笋、狮子林、光明顶、松谷寺。他“脱衣去汤池”“汤深三尺,冷而无解,但汤闷,泡池底汩汩,气香四溢”;“过了汤池,只见中间悬着一座绝壁,两边泉水如练”,他从人字瀑中间“爬”上去;他“奋力凿冰,弄了个洞,把脚趾放上去;再挖一个坑把后脚趾挪开”,到了平空,到了顶上,便“天莲并立;“翠微和三海门围在后面;从险峻的洞穴鸟瞰,首相站在被告席上。
两年后(公元1618年),九月,正是秋高气爽,山红林尽染的季节。徐霞客又爬上了云起,考察了山里的丹霞地貌,欣赏了“珠帘”等景点,然后不忘再爬一次黄山。在黄山四天的行程中,他从鸡尾寺爬上了一座山。在文殊院,他看到了“左天堂,右莲花,背靠玉屏峰”。两座山峰很美,都可以用手拍。看奇峰错列,万壑纵横,真黄山最佳处”;他登上了最高峰-莲花峰和最危险的峰-天都峰。在《天都峰》中感叹“万峰皆落,独莲花耐耳”,可见徐霞客调查之严谨,阅历之丰富。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之秀丽、庐山之瀑布、恒山之烟云、大雁之奇石于一身。它以“奇松”、“云海”、“温泉”四大奇观闻名于世,是大自然的馈赠。辉煌的徽派文化句子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人以精神洗礼。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方学的徽学,为众多中外学者所研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正因为如此,黄山无疑享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荣誉。此外,今天的游客感受黄山的灵气,吸收徽州文化的精华,也为黄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黄山连欣锁。
无论是天都峰鲫鱼背上的险要之地,西海峡谷排云亭深谷旁的险要之地,还是石心、莲里松顶峰周围的险要之地...只有挂护栏链的地方,多多少少能找到连心锁的痕迹。它们或大或小,或长或宽,或精致或粗糙,形状各异,颜色各异,常常让游客无法驻足观看,有的拍照留念,有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东西,精心编织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连心锁原定居于天都峰之巅。据说一对恋人游览黄山,手拉手登上天都峰后,突然产生一种甜蜜的相依感,于是解开旅行包上的锁,挂在铁索上,然后会跑到深谷里,表示永远心心相印,永远相爱。此后,有情人纷纷效仿。随着热爱黄山的游客越来越多,精彩感人的故事深入人心,连欣锁已遍布黄山,内涵不断延伸。
黄山甚至写下了感人的爱情故事。一对情侣感情破裂,办理离婚手续前,在黄山八连见面,打开锁扔了。当他们一路来到黄山,再次爬上天都峰开锁时,谁也不想亲手把它扔到山沟里。经过多次让步,他们哭在一起,终于第二次了。还有一个女生,爱人因公致残,男方认为会影响她的幸福,让她另找爱人;离女人方便不远,然后我去黄山,打开心锁拿回来,放在老公身边,以示对爱情的忠诚。……
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所说:连欣锁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情感,表达了国家安定团结、家庭和睦幸福的愿望。为什么连心锁只青睐黄山?这和“黄山自古成海”有关系。“谁信天地,有山海”,巍峨的天都峰,翻滚的云海,山海之间自然会依偎的恋人们,心潮澎湃,不言而喻,都有一种奇特的灵感,用一把锁锁住了誓言,表达了他们永结同心的美好愿望。民俗中锁也有吉祥长寿的寓意,体现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央视拍摄大型风光片《梦见黄山》时,赵忠祥突然问正在锁心锁的主持人胡慧中,她的锁是什么意思?胡脱口而出:“这是我拴在黄山一百年的心锁。我太爱黄山了。”这自然是心锁的另一种解读。更令人难忘的是,第三届中国-东盟高官会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锁心锁心仪式。马来西亚外交部秘书长卡迪尔和中国现任外长唐家璇在西海排云阁共同戴上一把重2.5公斤的互锁锁,深情地说:“互锁锁锁上后,我们的心永远和中国在一起。”
由于连锁心锁的内涵,李鹏董事长在视察黄山时指出,要精心设计连锁心锁,使其更具纪念意义。随后,黄山连心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开发包括连心锁、友谊锁、长寿锁、财富锁、如意锁等系列产品。,并精心设计推广了实用豪华的收藏型连心锁,可镶嵌在情侣锁中,用于庆祝黄山彩照,收藏纪念锁,用于播放连心锁歌曲。就这样,除了挂在山路的铁链上作为海誓山盟的纪念之外,有人还准备去一趟四面八方的永志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