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洗衣粉被淘汰了?那是一种错觉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城乡家庭在洗衣方面大体经历了三次变化。记得上世纪80年代,大部分家庭还在用洗衣皂,后来逐渐改用洗衣粉,最近十年又转用洗衣液。
很多人以为洗衣粉已经成为历史,其实真的不是这样。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二代衣物清洁产品,它仍然与洗衣液共存,仍然是很多家庭的首选。
洗衣粉的发明
中国人普遍用洗衣粉比较晚,所以很多人有一种错觉,认为洗衣粉很久没用了。其实洗衣粉很早就发明了,只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较晚,错过了洗衣粉的辉煌时期。近十年来被国人广泛接受的洗衣液,其实早在1958年美国就发明了,上世纪80年代在欧美被广泛使用。
所谓洗衣粉,就是一种碱性粉状合成洗涤剂。其主要成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一些添加剂,通过混合和粉末喷涂制成。
自从人类穿上衣服,就有了洗衣的需求,洗衣服也就成了人类最重要的家务之一。千百年来,人类洗衣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洗衣机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
清洁材料方面,最原始的是草木灰。在早期的人祭和烧烤中,人们发现沾有草木灰的器皿更容易清洗,于是把它们作为清洗材料。
据悉,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将山羊脂肪与草木灰混合制成肥皂。很明显,腓尼基人发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可以使水更好地渗透到织物中,分解污垢使其浮到表面,然后洗掉。
在中国古代,人们还发现了草木灰的作用。《礼记》中有“冠上积垢,洗灰”的说法,意思是帽子的带子脏了,可以用草木灰洗。《花王公基》还记载,为了使帛柔软洁白,古人用草木灰水浸湿帛,然后将贝壳的灰烬放入其中,浸泡在水中。这样做的科学原理是草木灰水和贝壳灰可以反应生成强碱性氢氧化钾。
根据现代科学,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强碱和弱酸盐,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其水溶液呈碱性。一般来说,衣服以油性为主。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加剧,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容易洗掉。
除了草木灰,古人还用动物油、植物油、皂角苷、碱盐来清洗衣物。早在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用天然烧碱洗衣服了。后来,人们开始在苛性钠中加入淀粉和香料来制作块状物。到了明朝末年,北京已经有卖人造香水的店铺了。
皂荚是一种常用的洗涤剂,南宋时用皂荚粉做成的球,在《武林旧事》中称为“皂球”。这种面团放入水中可以发泡去污。因此,现代肥皂从西方传入后,人们称之为“肥皂”,因为它的作用与古代的“肥皂球”相似。
20世纪40年代,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使用从石油中提取的化学物质四苯磺酸钠,制成了性能比肥皂更好的洗涤剂。此后,人们又添加了能软化硬水、提高洗涤剂去污效果的磷酸盐,以进一步提高去污能力。为了方便运输、储存和使用,这种洗涤剂被加工成洗衣粉。
洗衣粉并没有被淘汰,市场依然广阔。
因为这几年洗衣液的兴起,很多人都有一种洗衣粉被淘汰的错觉。但要知道,就像“6亿人收入在1000元以下”一样,在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消费市场。洗衣粉也是如此。或许它确实已经淡出了很多城市家庭,但目前来看,中国还有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洗衣粉的受众还是很广的。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洗衣液的市场份额在25%左右,而在美国,洗衣液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这种对比一方面说明我国洗衣液产品的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洗衣粉仍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
数据显示,近年来,虽然在洗衣液等替代产品的冲击下,全球洗衣粉市场增速逐渐放缓,但规模仍在扩大。
2016年全球洗衣粉市场规模为293亿美元,2017年为297亿美元,同比增长1.37%。目前全球洗衣粉市场已经超过30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343亿美元。
然而,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的洗衣粉市场规模呈现出先暴涨后下降的趋势。激增是因为人们生活的快速改善,而下降是因为新兴市场的人们更喜欢“尝鲜”,用户粘性更低。早在2017年,虽然中国洗衣粉市场规模达到279亿元,但相比2016年已经下降了2.12%。随后几年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8,产量同比下降近两成。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洗衣粉进口规模一直在增加,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更青睐高端产品。至于出口,它们一直以大约8%的年增长率增长,远远超过国内增长率。目前我国洗衣粉产量近15%用于出口。2065438年6月至2009年9月,我国洗衣粉出口量达445400吨,比2018同期增长7.8%,2065438年6月至9月洗衣粉出口额约2.9亿美元,比2018同期增长9.5%。
从全球情况来看,浓缩洗衣粉、无磷洗衣粉、加酶洗衣粉、含氧洗衣粉中,无磷洗衣粉增长速度最快,明显响应环保无毒元素。
你的孩子可能比你更记得洗衣粉的牌子。
为什么一提到洗衣粉品牌,总有人说你孩子可能比你记得更清楚?是因为电视广告太洗脑了。
洗衣粉作为日常消费品,主要产于轻工业大省,比如广东。2018年,广东洗衣粉产量占全国的27.7%,排名第二的四川占16.6%,安徽和浙江分别占13.5%和11.6%。
品牌方面,经过多年的电视广告洗脑,很多品牌已经耳熟能详。2019年洗衣粉行业十大品牌分别是汰渍、神秘、立白、吊牌、碧浪、白猫、超能、奇强、王华洁霸、安利生活。与往年相比,这次排名差别不大。潮和谜一直在前两名,立白和雕的位置不时互换,第五名到第八名也在不同年份略有调整。
当然,品牌力的排名只是一个说法,并不只是产量和销量的排名。总的来说,前几个差别不大,都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汰渍是宝洁旗下品牌,诞生于1946,1995进入中国。秘密是联合利华的品牌,1993进入中国市场。另外,碧浪来自德国,创立于1967,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添加酶的洗衣粉,1993进入中国,现在属于宝洁公司。考杰巴来自日本。
面对国外品牌,国内洗衣粉品牌的竞争力也很强。成立于1994的广州立白,成立于1959的广州浪奇,来自浙江的雕牌和超能,来自山西的奇强,老牌的上海白猫——现在叫上海和黄白猫——都有稳定的市场表现。立白的市场占有率不仅是国内品牌中最高的,而且超过了国外品牌。早在2017年,立白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00亿元。
可惜白猫。其实白猫作为一个70多年的老字号,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龙头旁边放着一个白猫标志,是很多家庭的标配。这个品牌有着辉煌的历史,诞生了中国第一包工农牌洗衣粉、第一瓶液体洗涤剂、第一支牙膏,开创了中国洗涤剂行业。2003年,白猫集团销售收入达654.38+8.2亿元,出口创汇654.38+74.9万美元。
但立白、雕等品牌崛起后,白猫的市场空间被一次次挤压。2004年,白猫净利润同比下降80%以上。
2006年,白猫将80%的股份出售给香港和和记黄埔,告别国资背景。然而,这次股权转让不仅没有让白猫迎来转机,反而情况更加糟糕,连续亏损,甚至资不抵债。传统老字号在新世纪举步维艰,几乎每个行业都能遇到,白猫也不能免俗。
国产洗衣粉强势的背后,是这一领域的“简单”
在日化行业,洗衣粉乃至整个洗涤产品领域,是国内企业唯一能与国外品牌抗衡的品类。
这个市场的成功与国产品牌的战略优势密不可分,比如白电成立早,雕牌在农村市场渗透强。另一方面也和这方面的要求比较简单有关。
其实,人类在日用品领域的需求,从古至今都是比较简单的,“有效”是第一位的。但消费时代到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质量、外观、舒适性甚至环保无毒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当然是好事,但随着要求的提高,人们可能会给消费品添加过多的附加值,甚至忘记了“功效”这一最初的需求。
这在化妆品和奢侈品领域最为常见。比如女性对化妆品的期待,早已超越了化妆品本身的功效。有人说过,美白、祛斑、嫩肤、抗皱、去黑头、去黑眼圈甚至面部除疤等化妆品需求,其实是女性不切实际的欲望。化妆品厂商抓住了这些欲望甚至幻想,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各种华而不实的细分,其实效果非常有限。
洗衣粉是个例外。大部分用户对它并没有太多的产品需求和功能欲望,也不会产生“衣服洗了就成名牌”的错觉。唯一的要求就是衣服能洗干净,价格便宜。除了对洗衣粉的正常替代,在成分和功能上也很难形成真正的差异化。简单来说,你把市面上主流的洗衣粉品牌拿出来,让用户说说不同品牌的具体区别。很少有人能看出一二。即使真的有人懂,经验也不是万能的,差异也很小。
所以不管是立白雕品牌还是奇强浪奇,他们的电视广告都是以“洗得更干净”和价格优势(一般用“消费更少”来表示)为主。这个策略看起来简单老套,但是在洗衣粉的市场上非常有效。
毕竟不是每个消费品都需要这么多“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