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的位置在哪里?

广州陈家祠各入口之间均有院落,并由回廊、亭台巧妙地连接起来。广州有九堂六院。祠堂整体布局上下对称,亭台楼阁,虚实相间,气势磅礴。“聚贤堂”是陈嘉寺中轴线的主殿,也是陈嘉寺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大殿正面是一个宽大的石台,四周是嵌有铁花的石栏杆。祠堂之初聚贤堂为民所用,后改为祠堂,两侧侧室为书院所用。

建筑风格

陈家祠的建筑以其精美的装饰和宏伟而闻名。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装饰遍布洞内外的屋顶屋檐、厅堂、院落、走廊。既有大制作,也有精致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细腻,各有特色,尤其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泛流传古典故事,采集各地风光,琳琅满目,美轮美奂,独具特色。在神龛前的墙壁之间,有六个卷轴式的大型砖雕,每个都有4米长。它们由一块块青砖雕刻而成,然后连接成一个整体。立体多层次的图片包括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卉动物、钟鼎易茗等。,就像民间艺术院一样。陈氏宗祠于1958翻修,改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视察后留下一句五言诗:“天道可由工代,人造天道不如。果不其然,建天下胜读书十年。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陈家祠的建筑装饰技术就受到了国内外建筑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在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有所介绍。1959年建成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后于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至今)。

1980国家拨专款再次重建。

在陈家祠的厅堂、走廊、院落、门窗、栏杆、屋顶、砖墙、横梁、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铸铁工艺等传统建筑装饰,令人眼花缭乱。陶器和塑料工艺品集中在19大厅屋顶的瓦脊上;砖雕东西外墙最大;灰塑集中在瓦脊和院廊上,由南海灰塑艺人制作;聚贤堂除梁架、大门、屏风外,后座还有11双层雕花神龛,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太原街造”等题字。祠堂里的各种装饰五颜六色,题材广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书院,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氏家族联营。目的为全国各地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的进士提供住宿。陈家祠的建筑装饰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髓,巧妙地运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造等技法进行装饰。楼内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是由各省各县的建筑商组织聘请大量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进行制作。根据现有资料,参与砖雕系统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剑亭、李,南海县的陈、、等。其中,黄南山的雕刻数量最多,雕刻风格也极其精美,技艺精湛,因此非常有名。陈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美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布局

坐北朝南的陈书院,是中国“三进三路九厅两厢两叉”的四合院式布局。它由9个大厅,6个庭院,65,438+00个厢房和长长的走廊组成。庭院东侧新建1.7万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雄伟,庭院宽敞典雅。金钟堂的聚贤堂是书院建筑的中心,是人们举行春秋节日或讨论会的地方。大厅富丽堂皇,庭院宽敞。横梁雕刻精美,厅内巨幅屏风雕刻精美,是精美的木雕。屋顶的瓷砖脊长27米,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瓷行的作品。大殿前有白石露台,石栏杆上嵌有铁铸花卉等画面。大殿五间宽,27米,五间深,16.70米。梁用墩吊起,设斗拱,21框6住出前后廊,属于厅堂木框。后柱中间有12双面雕花屏蔽门,两侧安装花罩。厅前有平台,石质栏杆、望柱以岭南郭嘉装饰,镶嵌铁铸花栏杆,色彩对比鲜明,装饰华丽,凸显聚贤厅的中心地位。中入口东、西大殿三间宽14.05米,五间深16.70米。用墩抬梁,设斗拱,檩条21 6柱山墙,出前后廊。四个双面雕花隔扇安装在后柱中间,花隔扇安装在后柱第二个房间和大厅前后。后堂三厅,是陈祭祖牌位和人民祭祀用的厅堂。大殿宽五间,宽27米,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吊梁,21 5柱后墙承重,然后出棚式走廊。大殿后面的老檐柱之间有一个高5米到7米多的木雕龛盖。东、西大殿宽三间,14.05米,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吊梁,21 5柱山墙做檩条,然后出棚廊。厅门是14花隔断扇。大殿后面也安装了木雕壁龛,但规模比大殿略小。东西斋和厢房略低,是书院教学和读书的主要房间。东西向的翟是一个单间,带有人字密封的火山墙承重檩条。房子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装饰。后窗是彩色的蚀刻玻璃窗,斋前有一个小天井,让室内室外都特别清晰。东、西厢房都铺着棚式瓦,用瓜柱吊梁,出前廊。厢房用嵌在格子里的彩色蚀刻玻璃上下窗装饰,光线柔和,非常清新淡雅。这是晚清珠江三角洲特有的建筑装饰技术,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的精髓,其建筑内外构件巧妙运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造等技法进行装饰。设计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雕刻技艺精湛,笔法古朴粗放,雕刻精美,与雄伟的大殿融为一体,使整个书院成为一座宏伟的民间工艺美术宝库。

陈书院木雕。数量最多,规模大,内容丰富。第一个入口的梁架上雕刻着“太后生日”、“修行者协会”等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木雕。其中最杰出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组铜雀台,描绘了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将军之间的较量,突出了黄旭和储旭在较量后为锦袍而战的场景。

此外,大厅内雕刻的各种瓜果、图案、人物、动物,以及长达540多米的走廊、麻雀、飞檐等,无不凝聚着广东木雕的精髓。木雕工艺:木雕工艺是按雕刻材料分类的一种民间艺术。一般选用椴木、桦木、楠木、樟木、柏树、银杏、沉香、红木、桂圆等纤细柔韧的树种进行雕刻,通常指的是用木材雕刻而成的雕刻工艺品。木雕之乡:浙江东阳,被誉为中国木雕之乡,有着一千多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江苏杭州、安徽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它的多层次浮雕、散构图和平面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因其色泽淡雅,风格典雅,保留了原木的天然纹理和色泽。又叫“白木雕”(表现木材的自然颜色,与绘画不同)。自唐代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陈书院的石雕以花岗岩为主。广泛应用于柱廊、月亮梁、检票口、栏杆、墙裙、柱基、台阶。聚贤堂前平台上的石栏杆是书院里典型的石雕装饰工艺。它将圆雕、高浮雕、浮雕、雕、凹雕等多种技法融为一体,以各种花鸟、水果为主题,以连续缠绕的枝纹为表现形式进行雕刻。此外,双面铁现浇栏杆嵌入栏杆中,使灰色典雅的栏杆与深色铁现浇栏杆形成鲜明对比,主题突出,装饰效果丰富。

在其他石雕中,如月亮梁、架子、麻雀、墙裙、檐廊栏杆、台阶挂件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大门前还有一对石狮子(基座已失)。石匠用圆润简洁的线条雕刻成一只活泼、祥和、微笑的猛兽,是广东石狮风格的代表。

主要装饰在墙檐、过梁、犀头、檐壁下,也用作花窗的装饰。陈家祠堂

广东砖雕与中国北方或南方的砖雕在材料和工艺上有一些不同。在雕刻之前,艺术家一个一个地挑选它们。然后根据全图层数,将青砖分层排列,依次排出其部位的图案。最后一层一层的镶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往往集圆雕、高浮雕、浮雕、镂空于一体,其中最突出的是技法深刻,线条规整流畅,细长如丝,故又称“吊线砖雕”。

陈书院东、西殿水磨青砖檐壁上有六幅大型砖雕,为广东规模最大的砖雕之一。

石湾陶脊装饰。到了清代,南海、番禺、顺德、港澳等地的祠堂或富家,脊上大多装饰着石湾烧制的陶瓷脊。早期的脊纹多以浮雕花卉图案装饰。随着石湾陶器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逐渐转变为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题的人物纹。石湾这种独特的陶脊装饰文化,后来被广东人带到了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播到异国他乡,是乡土情怀的自然流露。

灰色塑料

广东的老式房子,大多山墙两边堆着石灰的简单的滚草花纹。这叫“草尾巴”。在较富裕的豪宅或祠堂,灰色塑料的应用范围随着建筑的规格而扩大。是广东民居建筑的主要装饰技术。因为灰色需要现场制作,所以艺术家可以根据主题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比如将山川穿入墙壁或者动物花卉等。

通过将其塑造成20到60厘米的凸出墙面,立体效果非常突出。造型栩栩如生。颜色喜欢红色和绿色,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陈书院灰雕主要用于屋顶基、山墙竖脊、轩顶、厢房及庭院走廊和东西斋屋顶,全长1.800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似,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美景等,都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陈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光彩夺目。佛山陶塑***11作为书院的主脊柱。前五篇和聚贤堂岭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聚贤堂岭于1976年被台风吹倒,1981年重建)和十九年(1893)烧制。11脊饰中,聚贤堂最大,全长27米,高2.9米,总高4.26米,灰色塑料底座。全岭共雕刻人物224尊,主题包括八仙诞辰、升官封爵、离愁别绪、李靖等。整个山脊装饰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以龙凤、花鸟、动物、山水、历史故事、群像为主。

铸铁栏杆,即佛山铁画,镶嵌在陈书院聚贤堂前后的石栏杆中。正面有麒麟玉书凤六图,台阶两侧有两条龙戏珠,有三个太阳开泰,还有一年多。这些铸铁件采用佛山生铁,锻造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此外,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艺术形式——壁画和对联。在学院的东翼和西翼有许多壁画。壁画的主题是腾王戈,桃李宴,人物是王波和李白。书院楹联主要表达对先辈功绩的赞美和缅怀,光大先辈的理想和祝愿。对联多为楷书,别具一格。

地址:广州荔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

类型:纪念碑博物馆、历史建筑祠堂

等级:AAAA

播放时间:建议0.5-2小时。

联系电话:020-81814559;020-81814371

官方网站:/

开放时间:

8:30-17:30

交通

1和地铁1线在陈家祠站下车。

2.乘坐公交85、88、104、107、109、114、128、193、204、233、250、250。或者3。乘坐15、52、55、105、133、196、207、232、223、549、555路公交车至荔湾路站。

门票

10元,70岁老人免费,学生和退休人员半票。

地址:中山七路恩隆里34号

陈家祠社区:陈家祠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