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的历史文化

古史松阳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199)。松阳县位于安县南乡,属会稽县,是丽水地区最早的县。三国吴太平二年(257),设临海郡,松阳划归。[2]东晋泰宁元年(323年)属永嘉郡。隋开帝九年(589),松阳县东乡县划入沧县。同年置滁州,松阳属滁州。十二年,郡县改括州,松阳划归之。大业三年(607)改永嘉郡,松阳属之。唐武德四年(621年),松阳改为松州,包括州本部;七年,改为都督府、松州。八年,松州改为松阳县;遂昌入松阳县。靖云二年(711),遂昌脱离松阳。天宝元年(742),改州为缙云县。甘源元年(758),又划归朔州、松阳管辖。二年,龙泉郡设在松阳县南翔。大历十四年(779)改州为州,松阳划归之。【1】五代开平四年(910),松阳县改为长松县。晋末天府四年(939),长松县改为白龙县。[2]北宋咸平二年(999),白龙县改为松阳县,县名沿用至今。元至正十三年(1353),松阳属滁州道。郑铮十九年,滁州路改为安南府,不久又恢复为滁州府,松阳属之。松阳在明清时期属于州府。清宣彤三年(1911年),为11月。辛亥革命后,划归州军政次府,划归松阳。民国元年(1912)撤州军政,实行省县两级制,松阳县为省辖。三年,瓯海路和松阳都属于它。十六年后,废道恢复为省县两级制,松阳仍属省辖。2011年6月,设立第十一个县政府督查区;5438年6月+10月,第二临时特区迁址,松阳划归其中。24年6月,第二临时特区改为丽水行政监察区。20年4月,改称第九行政监察区,松阳属之。三十四年四月,第六行政监察区迁址。六月改称第七行政监察区,三十八年五月,松阳归之。[2]近代史松阳溧水县起义1949年3月14日,溧水县卫生总队副总队长胡云富麾下300余名官兵在碧湖起义。起义后,松阳县令朱更生和溧水县令张领导起义,他们为松阳溧水县起义发放了电力供应。溧水起义后,分别成立了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4月改名为楚北县委)、溧水县政府(4月改名为楚北县政府)和溧水吴勇人民游击支队。[2]松阳解放于1949年5月。8月,浙江省第七区成立;10月,改名丽水地区,隶属松阳。1952 1月,丽水地区撤销,松阳县归曲周地区。1955年3月,转入金华地区。[2]1958 165438+10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松阳县,原辖区并入遂昌县。1963属于丽水地区。1982 65438+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松阳县,隶属丽水地区。现在属于丽水市。1997全县有5个镇,15个乡(含1个畲族乡),400个行政村,17个居住区,228678人,其中畲族62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