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中医有哪些人?

在中医学领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一批著名的中医专家,把中医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昭帝和平三年(前26年)整理国家收藏的医籍时,有“七医经,216卷”和“十一经,274卷”。在此基础上,西汉时期产生了一批重要的中医典籍。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著。它总结了战国秦汉以来的药物知识和药理学基础理论,包含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 365种。它详细记录了各种药物的适应症和产地,并根据其性能和使用目的分为三个等级。提出了医学方剂中主药与辅药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反映了当时药理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东汉大医张仲景创造性地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是一部基础理论与实际治疗相结合的临床医学著作。原《伤寒论》已失传。该版本由金代王叔和编纂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组成。前者10卷,共397篇,收录113篇,专门论述伤寒等急性传染病。后者共6卷,25篇,262条,主要讨论内科、外科、妇科等杂病。《伤寒论》从辨证到立法,从立法到方药,从方药到用药,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套辨证论治的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医学进入广泛总结阶段。晋代名医王叔和不仅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论》,而且系统总结了历史上有关脉学的著作,撰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10》,其中列举了24种脉象,并对每种脉象进行了简要概括。中医独特的针灸治疗技术,还被晋代皇甫谧总结为《针灸经典甲、乙》,全书共分118篇,记述了49个单穴、300个双穴和***349个经络穴位,并对针刺深度、留针时间、艾灸时间进行了详细说明。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经典。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西晋葛洪的《肘后》、南齐陶弘景的《神农本草注》、刘的《焙论》等著名医学著作。前两部流传至今,后一部只以失传本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