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基础的柱基石
柱式基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石材构件,俗称“盘”。它是安放在柱下的基石,承受着屋柱的压力。在我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中用于承重和防潮,在防止建筑物倒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款式很多,有鼓型、瓜型、花瓶型、宫灯型、六锤型、须弥型等等。据宋代《建筑法式》第三卷记载:“柱基之名为六,一为地基,二为土墩,三为土墩,四为土墩,五为土墩,六为土墩。”柱基础是承受建筑柱压力的基石。古代在柱脚上放一个石墩,将柱脚与地板隔离,起到相对防潮的作用。每一栋木结构的房子,都有柱,有柱,缺一不可。同时加强了柱脚的承载力。所以古代非常重视基石的使用。柱基造型的演变,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几千年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亮点。柱式基石的出现比柱式晚了五千年左右。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安阳出土的殷商时期房屋遗址出土的天然鹅卵石是“中国最古老的基石”。安阳殷商的房屋遗址只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