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史上有哪些阶段?
起初,欧洲没有合适的记谱法,我们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来录制和流传音乐文件。后来,最早的记谱法“纽汉谱”被开发出来,但只能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声音的长度。总的来说,中世纪的欧洲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受到压制,但是在宗教信仰的启发下,音乐家(当时都是牧师)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圣歌。难怪在过去几年中,有一张圣歌唱片(由西班牙修道院的一名僧侣演唱)连续几个月都名列排行榜前列。单音诵经后来开始在旋律线下四度加平行旋律线,形成最早的和声。
1450转1600-文艺复兴
14、15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在与世俗君主的政治斗争中多次被击败,威望和权力开始下降。同时,意大利等欧洲部分地区蓬勃发展的贸易和手工业造就了最早的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市民。他们迫切要求为自己服务的艺术形式,反对教会的束缚,提倡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的人文主义。于是在文学、建筑、美术和音乐领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
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开始于1450年左右。当时在勃艮第宫(相当于今天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一代)聚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呈现出一派歌功颂德的氛围,被称为“佛兰德斯乐派”。此时的乐师主要使用一些日益改良的弦乐器,如七弦琴,音乐内容开始涉及世俗生活。记谱法一直以点和线相结合的形式出现,据说是今天五线谱的鼻祖。到16世纪中后期,开始使用四行五线谱记谱法,教会模式逐渐解体,大小音制逐渐形成。
宗教音乐也继续发展。一个重要的事件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他宣扬每个人都可以凭借真诚的信仰与上帝相连。路德创造了合唱这种流行的音乐形式,在崇拜仪式中由信徒自己演唱。同时,为了抵制宗教改革,罗马天主教会试图加强圣歌在宗教音乐中的主导地位。帕莱斯特里纳发展了织体复杂的多声部圣歌,将这一体裁推向了发展的顶峰。
1600至1750-巴洛克时代
巴洛克时代是欧洲音乐大发展的时代。在150年的历程中,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产生和发展。
1750到1827-古典时期
1750年巴赫去世后,欧洲的复调音乐(即将多段平行旋律线交织成复杂织体的作曲方法)无人问津,音乐风格转向简单实用的主题(即旋律+和弦的作曲方法)。在这个时代,维也纳古典乐派有三位大师:海顿(交响乐之父)、莫扎特(音乐神童)、贝多芬(音乐圣手)。在欧洲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中,欧洲音乐的主题从近千年的对上帝的虔诚转向了对理性的崇拜,这使得古典时期的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哲学内涵。
1827到19结束——浪漫时期
1827年贝多芬逝世,结束了严谨的古典时期。此时,欧洲文化正受到浪漫主义潮流的洗礼。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把作曲作为表达感情的手段,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他们丰富而复杂的感情。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演奏家,如帕格尼尼、李斯特等,他们以辉煌的戏法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19世纪中后期,随着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一些民族国家开始出现用本民族音乐语言写作的音乐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强大团体,可以称之为民族音乐学派。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印象主义思潮
音乐中的印象主义可能和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有共同之处——都非常重视色彩(虽然音乐的色彩和绘画的色彩不同)和外部景物在艺术家自己头脑中的印象。德彪西和拉威尔是这个流派的代表。
20世纪——多元化发展趋势;20世纪,西方音乐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的。
本世纪初的勋伯格十二音体系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影响很大。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法完全抛弃了统治欧洲音乐近400年的调性体系,十二音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并被其弟子伯杰继承。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主张复调和对位法,在调性上采用多调性,没有勋伯格的无调性走得远。本世纪,尤其是战后,西方音乐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如无声音乐、噪音音乐、微分音乐等。电子合成器等新的技术手段为非常规音乐人提供了新的武器。西方音乐的发展趋势日益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