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烧香来衡量时间的长短,俗称什么?
古代计时方法有很多种:
1,日晷计时
用日晷来计时,是古人使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量和划分时间,通常由表盘指针和表盘组成。日晷计时法是天文计时领域的一大发明,人类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作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如今很多地方都有日晷雕塑。
2、上场时间
打加时赛也是一种有趣的计时方式。这种方式多是看电视学来的,在一些古镇的民俗街上也见过加班的人,但那只是为了展现曾经的民俗,并不是真正用来计时的。用手知道时间有很长的历史。在古代,甚至在现代,都有专门的守望者,手持这种锣或竹筒梆子,或木制的守望板,提着灯笼。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敲“Duang”,有的甚至大喊:干了,小心蜡烛。
晚上玩,好奇,玩的声音不会影响睡眠吗?一个小时后,一只“duang”醒来,不得不再次入睡。赫然,电视剧里,夫妻俩在睡梦中醒来,女方问几点了,男方说,夜深了,还早,赶紧回去睡觉。越玩越多是一种什么样的时间尺度?
巡更是古代汉族中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也产生了一种夜间巡更职业——守夜人,又称更夫。打梆子或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五班,每班两小时左右)。
加班是比较常见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乏准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时间几乎全靠加班。上至皇宫大院,下至农村城镇的小街巷,都有轮班。那时候晚上的文化娱乐生活很少,基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人们听到守望者的敲打声时,他们知道时间和照常做什么。
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班次:相当于晚上7点到9点的班次,9点到半夜11点的班次,早上11到1点的班次,凌晨3点到5点的班次。
别看加班少,很有讲究。
打夜班时(也就是晚上七点),时慢时快,连打三声,声如“咚!——哎!”,“董!——哎!”,“董!——哎!”;
打第二次表(晚上9点),一次又一次打,连续打了很多次。那声音就像是“咚!哎!”。“董!哎!”;
打到第三夜(夜里十一点)时,要减速加速,声音像“咚!-董!哎!”;
打四更(凌晨一点)的时候,要走慢三快,声音像“咚咚!敲门。哎”;
打五更时(凌晨三点),一慢四快,音站“咚咚!敲门。敲门。哎!”。
一般来说是从慢到快,三趟就结束了。但是为什么不打第六更(凌晨5点)?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之后就开始起床做家务。“一日之计在于晨。”就连皇帝也开始为五更上朝做准备。
3、滴计时
漏水是滴水计时,由四个装满水的铜锅,上下叠放而成。前三个底部都有孔,最下面一个上面垂直放着一个箭头形状的浮标。水位随滴水上升,壶身有刻度计时。原来的昼夜分为100分钟,因不能与十二时辰整除,先后改为96,108,120分钟,清代正式定为96分钟。这样,一个小时等于八个季度。一刻分为三分,一昼夜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节气相对。
宋代滴水计时器
滴水计时器
古代也有行刑,不同时期也有砍头,砍头也有轻有重。一般执行是中午操作;屡犯或十恶不赦的罪行,必须选择在中午三点手术。
此外,还有公鸡报时、仰望天空报时(观测日月星辰计算时间)等。我们的祖先能想出这么多更准确的计时方法,充分说明了他们高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