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献提到了广州的历史和自然?

广东历史上出现过两次高潮,分别是清中叶阮元的学海堂时期和清末张之洞的广雅书屋时期。广雅书屋之后的一百多年,广州没有大规模的文献编纂和图书出版。《广州大典》收藏的文献来自国内外近百家图书馆和文献收藏单位。系统收集了1911以前关于广州的作品、广州人作品、广州版系列作品3500余部,作者近2000人,分为经典、历史、书籍、典藏、系列五个部分,汇编成540余册。所选文献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数量巨大,远超学海堂和广雅书店刻书总量。许多文献长期藏在闺房里,而《大典》的编纂,使大量长期搁置的文献露出了真面目。

已出版的《广雅集》增加了附录《广雅翰墨》,收录了王贵臣先生收藏的张之洞手稿。这些手稿首次向公众公布,非常珍贵。历史系的杂史类收录了《洋气简史》、《鸦片简史》、《烟海庚欣录新记》、《英粤入城记》、《红巾军新围城》、《粤气年谱》等一批手稿,为研究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的广州政治、军事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广东咨议局的大量档案报告是研究晚清宪政史的第一手资料。番禺赵所著的《龙眼书》、《槟榔书》和《盐井》被归入子农类,是古代岭南地区仅有的有关这些作物的书籍。这些文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价值巨大,对地方学术文化研究大有裨益。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广州文学经典,是广州寻找自身历史渊源、理清自身发展脉络、更好走向未来的“根”和“魂”。《广州大典》编纂完成后,相当于整理了广东历史上70%的文献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