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今天,读完《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提出了“大历史观”,既结合了编年体史书和传记体史书的优点,又避免了它们的缺点。

这种历史观更侧重于探索宏观历史背景与具体历史事件之间隐藏的因果关系。

换句话说,“大历史观”就是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视一个民族的兴衰和一个国家的兴衰。

正如黄仁宇自己所说:“所有的历史事实都应该回放到当时的情境中去考察和判断,这样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比如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读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疑惑: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短短几十年就很顺利,而当代中国的洋务运动却越来越差?

传统史书无法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根据黄仁宇的观点,如果站在大历史观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亚洲大陆地理的产物,而欧美日的文化更多的是海洋国家的经验。

而且不同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先后顺序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先进国家以商业和法律为行政基础,落后国家以农村旧的习惯和结构为行政基础。

如果你对大历史观还有点困惑,我再举个例子:

一只来自南美亚马逊雨林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生龙卷风。

如果我们把这只蝴蝶换成一个活着的历史人物呢?这个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在未来的历史中引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变化。当这样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时候,历史的车轮最终可能会偏离原来的轨道。

这就是“大历史观”想要告诉我们的历史真相: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黄仁宇及其“大历史观”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跳出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话语体系。

从大历史的维度,冷眼旁观明代官僚体制累积的弊端,让我们看到一些从未见过或从未产生共鸣的地方,从而获得新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