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济慈的历史

沈阳最大的佛寺——吉恩寺,号称“十方丛林”。清顺治五年(1648),春末夏初从京都带了一个南方和尚来。和尚原是江南名士,俗姓韩,广东博罗人,明末礼部尚书韩之子。早年是秀才,29岁父亲去世,在罗浮山出家。有一次,他在南京印藏经,正好清军南下。他目睹了曾经称霸全国的明朝权贵不是逃亡就是投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他为此痛心疾首,于是写了一本书《再变》,描述了清军入侵南京的事实。没想到,他出城回寺时,这本书被清兵搜了个遍,成了重要案件。结果剩下的人在京城受审,后来被流放到盛京,住在济州,成为清朝文字狱第一人。

在盛京,残存的僧人结交朋友,与一些文人儒生交心。顺治七年(1650),他们组织了“冰诗社”,这是沈阳最早的文学团体。文人经常一起吟诗作赋,活跃了文学氛围。有一年,盛京从春天到夏天,没有下雨,城内外瘟疫四起,死了很多人,街上一片荒芜。剩下的和尚带领全寺的和尚到郊外采药,各家给他们劝人喝服,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所以他在民间的声望很高。他还在盛京的许多寺庙传教,被视为辽沈地区佛教的创始人。顺治十六年(1660),49岁定居沈阳。他的弟子们把他的尸体搬到了千山,在叶洛峰的西麓建了一座佛塔,并把他的诗编辑成了《千山诗》和《和尚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