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一、草书,是草草写的,快字体。它从李芹的潦草书写发展而来,形成于西汉中期,并在东汉时期广泛流行。早期的草书也有隶书的意思,叫做曹彰。东汉末年至魏晋,草书去除了隶书笔画的痕迹,连笔被广泛使用,被称为现代草。到了唐代,草书进一步发展,龙飞凤舞而写,称为狂草。
第二,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为了不浪费时间,当人们写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东西时,他们倾向于自由地,漫不经心地写,因此写得很快,但同时,他们应该保持常规字符的形式。这是运行脚本。其特点是在保持楷书轮廓的前提下,适当运用连笔,节省笔画。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楷书成分多,草书成分少的叫行书,楷书成分少,草书成分多的叫行书。
第三,草书广泛使用连笔,为了写得快,只保留了字的轮廓,一般人很难辨认,影响了它的交际功能。所以草书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始终没有成为一种通用字体,只是一直作为书法艺术之一受到人们的喜爱。擅长草书的书法家有张芝、张旭、怀素等。
4.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很多优秀的行书。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一直被认为是第一行书,可惜原本就没有流传下来(据说是喜爱王书法的唐太宗后,命朝臣临摹,却把真迹秘而不宣,让他死后下葬)。现在只能看到书法家的临摹。但由于临摹者水平较高,其清秀的规则和干净的风格得以保留。颜真卿的《祭侄》精气神十足,神态自若,有人称之为第二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