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和民谣的民间类型
客家人,从魏晋时期开始从中原南迁,明清时期逐渐定居在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和广东东北部。因为他们的生活习俗和语言还保留着中原北方人的一些特点,所以成为了汉族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客家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歌词很文艺,但曲调朴实、简单、含蓄。歌词就像把人赶出家门,鸡鸣,给人东西离开水,捧着水想,从此不养鸡。放手嘉应州,三江奔流,两条丝线系死结,让人难以割舍,难以割舍。曲子的音域只有五度,四个乐句以递进的方式慢慢展开,很有内在。大量的客家山歌只有四度三调,但丝毫没有影响旋律和情感表达。客家山歌主要流传于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等地。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代表剧目有《新绣兜两红面》、《送人物留水》、《八月十五团圆》(广东)、《一曲山歌横排》(江西)、《八月十五看月色》、《淅淅沥沥雨落》、《风吹竹叶不屑葬》(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