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养生理论是什么?

道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华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续。道教的最高理想:“长生不老,常想乐”,其内涵以长寿、养生之道为己德。

道家的最高境界:“形神俱和,飞升不朽”。它的含义是把精神修养、身体锻炼和形神统一视为与养生观念密不可分的。

道家视人体为“小宇宙”,视自然为“大宇宙”。大小操作要和谐,顺应自然之道,不可违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人际关系的快乐。

道教养生之道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最好的是先秦老子提倡的清静主义,中间的骑手是秦汉方士的神仙,最低的骑手是东汉末年的张道陵。明清以来,道教养生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在精神、呼吸、身体、饮食修养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道教的精髓流传至今。

道教特别强调精神修养,以“静无为”和“出境忘”为精神修养的核心。道教认为,自然浩瀚无边,欲望无穷。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尽的物质名利,势必伤害身体和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换心”,就要“去物欲,化繁为简”

道家所提倡的这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静主义”虽然不现实,但对生活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的人会有好处。如果在紧张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有那么一刻,整个身心回归自然状态,进入卓越修道的境界,有助于减少疾病,净化心灵,启迪智慧。道家养生的另一个核心方式是注重呼吸练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取气法,这和现代气功中的调息法、呼吸法、内视法、内卫法非常相似。道教认为,吸入天地四时的正气和日月星辰的精华,就可以长生不老。结合呼吸练习,道教也很注重身体练习。其主要内容包括按摩、指导和拳击。按摩,即顺着一定的穴位,通过按、揉、捏作用于人体;导和拳是引导四肢做各种屈、伸、仰动作,以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止痛的治疗效果。

道教养生的最终目的是长生不老,长生不老。这种渴望长生不老的思想,早在老庄的著作中就有阐述。在庄子的《逍遥游》《论万物》中,有关于神仙的描写:“肤若冰雪,婀娜如处女。不吃五谷杂粮,吸风饮露。乘云,御龙,游四海外。”意思是仙女的皮肤像冰雪一样光滑洁白,容貌像少女一样美丽。不吃五谷杂粮,只吸风喝露水。骑着天上的浮云,驾着龙,遨游四海。庄子也讲过这些神仙,着火了也不觉得热,河冻了也不觉得冷,被闪电飓风打了也不慌。《战国策·楚策》里有一个献仙药的故事。虽然它讽刺了楚王,揭露了吃药的人“欺君”,但它反映了我们的祖先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探索生死之谜。

《史记》中的《始皇帝列传》和《汉书》中的《郊祀记》都有秦始皇和武帝热衷于求仙药的记载。12年秦始皇统治时期,派方士带着少男少女下海炼丹。汉武帝时期,方士以炼制黄白药为手段,获取长生不老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