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钟楼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全国各城修建钟楼,令天下闻名。Xi安钟楼初建时,原位于Xi安大道广济街,面向鼓楼东西两侧。当时这个地方在南北门对面,是城市的中心。Xi市扩建后,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钟楼位于城市中心的西部。因此,在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在陕西巡抚龚茂贤的主持下,咸宁、长安两县知县下令将其迁至现址。搬迁时,“建筑建在地基之外,什么也没改。”钟楼建成后,龚茂贤题写《钟楼之歌》,石头嵌在钟楼里。清乾隆五年(1740)后,该建筑由总督张凯重修,至今仍按明初原结构建造。只有原本挂在室内的唐代景云钟被移出了房间,这样报时的声音就能传得很远很远。另外,楼上供奉文昌帝。这座钟塔的名字也是因为它每天早上都报时而得名。
钟楼为木结构,重檐三滴水四角,占地1377平方米。建筑底座呈正方形,高8.6米,宽35.5米。它是由青砖和白蜡木制成的。两边中间各有一个高6米,宽6米的券形门道,用来与四街穿。这座钟楼从地面到金顶有36米高。基地上有四个空的圆柱形走廊。建筑分为两层和三层,重檐。屋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建筑是木制的。从砖阶到砖基平台,进入一楼大厅,7间宽,3间深。大厅四周是门,四周是平台,顶部是方格彩绘的藻井。从一楼大厅东南角的自动扶梯,可以盘旋到二楼大厅,四面都是木隔断门,可以直达外面的回廊。两层梁框架结构,砌成,采用通柱,金字塔形屋顶采用角梁和井口房,梁柱节点有宋、元做法的痕迹。
整栋楼都是刷金,刷梁,雕楼。每层门上有64个精美的木雕故事,包括木兰从军、嫦娥奔月、西厢记听琴、伯乐相马、刘一传书、八仙过海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楼翼角飞起,钟挂。建筑顶部有6米高的圆形镀金宝顶,上釉莲花宝座,更显庄严雄伟,展现了明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钟楼曾是关押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的临时监狱,楼上驻有部队。鎏金宝顶的铜叶被拆下非法出售,建筑受损。从1953到1958,国家对钟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维修,加固了建筑的基座,更换了楼梯、地板和部分立柱,增设了栏杆,并对所有门窗进行了整修。大楼内外粉刷一新,镀金屋顶照原样安装,并增加了防雷设施。1980之后进行了多次维修。1996安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文物,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决定模仿唐景云钟。唐景云中柱建于唐景云二年。本来是给唐敬龙看的。唐睿宗李旦亲自为其题词,并于明初将其移至钟楼报时。这座钟现在是国家文物,现藏于Xi安碑林。Xi文物局多次到相关单位洽谈仿制事宜。仿景云钟外形与原钟相似,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1.65米,纹饰和铭文与原钟相似,音质洪亮有力,可与原钟媲美。经过多方努力,1997+65438年10月30日,沉寂了数百年的晨钟暮鼓,再次在古城响起。仿景云钟现在挂在楼座西北角。
8月6日,1956,陕西省人委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 165438+10月20日,国务院公布钟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域为钟楼基座周边;一般保护区距离重点保护区36米;建设控制地带由一般保护地带向外延伸7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