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对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几点认识

1.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秦汉时期。在此期间,主要接触仅限于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周边国家。直到东汉末年,才与西亚和欧洲有了正式的直接接触。

中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隋唐,最重要的时期是隋唐。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中国逐渐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与一些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再局限于一般的交流,而是作为人才培养和经济交流的中心。二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拓展。除了东亚和东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早已有了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交流。第三,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第一个时期是宋元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其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一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特别是海上运输发达。宋元时期,中国船队在南海和印度洋最为活跃。二是宋元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国际大旅行家。如元代的王大元,明代的郑和。第三,清初以后,由于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外关系基本中断。

2.中国古代频繁对外交流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原因:①国家强大,经济文化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发达的水陆交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大多数朝代的统治者都实行开明的外交政策。

表现:①政治军事外交交流;(二)经贸往来;③科学文化交流。

影响:增进了中外之间的了解、接触和友谊,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3.中国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个渠道。

一是贸易,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二是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第三,是通过宗教人士实现的;第四是通过战争。

4.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当时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础,国际环境是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当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际环境良好时,往往会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反之,往往会采取消极保守的外交政策。比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国的对外交流主要是在统一的封建王朝时期比较发达。明清以前,中国在世界历史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周边环境良好,所以历代封建王朝都奉行开放的外交政策,繁荣对外交往。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被外国侵略。到了明清时期,逐渐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实行了几次海禁,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当今世界,虽然国家利益和地区冲突不断,但和平发展是主要的国际形势,各国都积极奉行开放的外交政策以促进自身发展。

5.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主流。

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有政治纷争,有军事冲突,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平等待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济文化交流。郑和船队在明代下西洋时成为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使者,与西欧国家以对外扩张为目的开辟新航线的活动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