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名胜古迹

希望对你有帮助: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伊金霍洛的甘德尔草原上,占地5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在高高的红墙环绕下,三座相互连接的蒙古圆顶金顶大殿巍然屹立。成吉思汗,中华民族历史上征服世界的一代枭雄成吉思汗,就葬在这里。成吉思汗陵坐北朝南,殿檐雄伟。主体建筑陵宫由正殿、后殿、东西殿、东西殿六部分组成。正殿高26米,上面是蒙古包式的穹顶,漂亮的圆柱形装饰,镶嵌着黄色和蓝色琉璃瓦的祥云;下面是一个双蓝色八角飞檐。东、西大殿略低于正殿,顶部与正殿相同,单顶。大殿东西总长100米。大殿正中是一座高大的汉白玉成吉思汗像,像前是酥油长明灯和各种祭品。大厅后面紧挨着卧室,有四个蒙古包,上面铺着黄缎。袋子里装着成吉思汗和他的妻子马可·波罗、他的第二任妻子呼伦、第三任妻子徐溢、他的弟弟贝利古台和哈萨尔、他的第四个儿子托雷和他的妻子伊克西哈图的棺材。西厅供奉着象征成吉思汗战神的苏鲁丁(矛)、战刀、宝剑和马鞍。大殿内绘有大型彩色壁画,生动地描绘了成吉思汗非凡的一生、元帝国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风土人情。现在成吉思汗陵旁边,还有一座成吉思汗宫,是仿照1206年成吉思汗宫的布局,也就是他在大汗位的时候。人们也称之为元朝村。宫殿由迎宾牌楼、大宫门、金顶帐篷、左右殿、可汗选拔台、射击场、马场等组成。相传当年成吉思汗去西夏时,途经今伊金霍洛之地。当他立即观望,错过这片水草丰美、鹿多的草原时,手中的鞭子突然丢了。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立即吟诵了一首诗:“华娇的陆瑾,戴胜鸟鸣的故乡,没落王朝复兴的地方,白发老人享福的国度。”并对左右说:“我死后可以葬在这里。”后来成吉思汗死后,灵车拉着他的尸体准备回蒙古老家安葬的时候,到了他吟诗的地方,车轮突然陷进泥里,即使五个部落那么多人用来驮马,也不动了。后来,人们记住了成吉思汗生前的话,于是在这里为他建了一座陵墓,并称之为“伊金霍洛”(蒙古语,意为“君主的圣地”)。传说神奇而有趣,但事实上成吉思汗并没有真的葬在这里。因为按照当时蒙古贵族的说法,国家造不起墓,埋的时候用一万匹马铲平,骆驼压死在上面,有几千匹马把守。来年春草生,就散在帐上了。“望平而展,人不知”的秘葬习俗,成吉思汗真正的长眠之地一直不确定。但后人为了祭祀他,把他生前的八白耳(鄂尔多斯,宫帐)放在阿尔泰山和肯特山之间的高原上作为他的陵墓,称为“八白室”。直到元朝,蒙古人民每年都要祭祀成吉思汗。所有重要的仪式也在“八白房”前举行。北元中期(明朝天顺年间),鄂尔多斯(蒙古语和汉语“宫”的复数形式,意为“守卫宫殿帐篷的部落”)驻扎于此,“八白房”迁来此。达扬可汗还派他的第三个儿子巴尔·斯伯勒为首领,率部镇守“八白房”。清初,伊克昭盟成立,在伊克昭盟王附近供奉“八白室”。1649年(清顺治六年),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额尔古纳旗郡王,任伊克昭盟盟主。他把“八白房”搬到了自己管辖的左翼中旗,也就是现在的伊金霍洛旗的地盘。此后,成吉思汗的灵柩被安放在今天鄂尔多斯的草原伊金霍洛,由达斡尔族守护和祭祀了300多年。1939年,为躲避战乱,保护陵墓不受日寇侵害,南京国民政府专员将成吉思汗陵迁至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1949迁到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下,1954年春,内蒙古自治区组成迎成吉思汗陵代表团,专程到塔尔寺迎灵。1年4月,灵柩运回伊金霍洛。乌兰夫带领自治区党政机关和各盟旗领导,在沂蒙与数万名蒙汉族群众一起,举行了隆重的祭陵仪式。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蒙古族英雄,中央政府拨款80万元重建成吉思汗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