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中国史复习大纲。
2.唐朝之前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统治的残暴。
第二课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3.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称唐高祖。
4.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中,“三省”是相互牵制的平行机构。中书省为皇帝起草政令,厦门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尚书省有六个部门负责具体政务。比如唐代,中书省巡抚为了筹集大型工程的资金,首先起草上谕,然后呈送厦门省审议,最后呈送尚书省实施。
5.唐太宗善于用人,善于纳谏,纳谏只是采纳意见。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6.唐太宗在位的时候,敢于直言。他前后进谏200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能“知得失”的镜子。著名的大臣是魏徵。
7.唐太宗李世民曰:“君者,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中“君”是指皇帝。
8.唐太宗李世民说:有道则人为主;如果没有办法,人们会抛弃它,这是很棒的。太宗即位初期,励精图治,谨小慎微,主要是因为目睹了隋朝的灭亡。
9.《略论唐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备的法律,在历史上对亚洲国家产生过重大影响。
第3课辉煌的盛世
10,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1,武则天颁布姓氏录,将武列为一等,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
12.武则天统治时期,最值得我们肯定的是(1)大力发展生产,(2)重用人才。武则天在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的来说,社会是进步的。
13,唐朝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唐玄宗年间,其初年为开元年,故唐玄宗初年被称为“开元盛世”。
14.历史上,唐朝的三个盛世是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的《开元史圣》。
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5.农业生产使用农具,唐朝发明的拖拉机挂车主要用于灌溉。犁主要用来翻土。
16,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目的是选官。
17年,唐朝出现了“胡汉交融”的局面,这里的“胡”是指边境少数民族。
18,古代科举制度有“五十以下进士”,“少”表示年轻,说明进士的考试难度最大。
第五课“家庭和睦”
19.唐朝时期,居住在今天蒙古高原的主要民族是突厥,居住在今天西藏的主要民族是吐蕃。
20.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丈夫松赞干布是藏族人民杰出的政治家。
21,“天可汗”是西北少数民族各部对唐太宗的尊称。
第六课开放与沟通
22.唐朝的首都长安,有东城和西城。“市”是指市场。
23.鉴真往东,玄奘往西。两人都以弘扬佛教为目标。玄奘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24、被称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是日本。
第七课重大发明和技术创新
25.雕版印刷出来的字是刻上去的。公元868年印的金刚经就是这种雕版印刷。
26.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炼金术有关。当时的炼丹术和今天的医学研究有些相似,当时的炼金术士和今天的化学家有些相似。火药是一种战争武器。
27.中国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火药是在唐朝。但中国发明火药后,更多应用于烟花爆竹。
28.在隋朝,李春设计并建造了赵州桥。赵州桥有五个洞,一大四小,大洞两边各有两个小洞。四个小孔的作用是减轻桥梁自重,增强泄洪能力。
经济发展和重心南移
29.饺子,出现在宋代,是一种货币。
30.到了宋朝,南方的经济已经超过北方,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终于完成。这主要是因为南方战争少。
31.宋人把煤称为“石炭纪”。
32.南宋时期,人们的主食主要来源于大米。宋代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苏湖”位于太湖流域,这说明太湖流域的水稻生产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33.宋代出现的“瓦舍”是一种娱乐场所。来瓦舍娱乐的主要是市民。
34.在宋代,“秀才”指的是秀才。
第65438课+04元帝国扩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承。
35.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人是铁木真,被誉为“一代天骄”,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
36.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全国分为四等。
37.元朝时期,移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汉人和蒙古人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他们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38.历史上最著名的元朝就是今天的北京。
39.元代中国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地方一级的最高机构是省。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果
40.中国是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活字印刷出现在北宋时期。与以前的印刷技术相比,活字印刷可以重复使用母字,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41,指南针可以在军事、生活、生产中发挥作用。
42.指南针的发明有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
43.在棉花成为主要材料之前,中国大部分人的主要材料是麻。黄道婆的贡献主要在于改进棉纺织技术。
繁荣的宋元文化
44.关汉卿是元代最著名的剧作家。
45.《资同治鉴》的主要编者是司马光。“剑”的意思是指。
46.我们知道唐诗宋词的元曲,其中“词”是一个长短句。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47.朱元璋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主要是为了夺权。
48.明朝为了监控官民,设立了一些机构,统称为厂卫,这些机构都在宦官手中。
49.清朝设立兵部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
50.明清时期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典型表现就是搞文字狱,目的是钳制思想。
第22课科学技术和世俗文学
51.李时珍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一部医药著作,李时珍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52.水浒传由很多故事组成,但每个故事基本上都是一个主题,就是官员逼迫百姓造反。
53.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之一。
54.宋的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科技百科全书。
2、
55.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在科学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尤其是清朝的文化专制和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十三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56.郑和七下西洋发生在明朝。
57.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传国威,在西海“取宝”。
58、1405——1433明朝政府派遣郑和下西洋,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舰队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他的远洋航行比欧洲早了半个世纪。郑和下西洋用的船应该是铁甲船。
59.郑和下西洋经过南阳,历史上有许多中国人迁居南阳。南洋指的是今天的东南亚。
第24课现代前夕的繁荣与危机
60.清朝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基本上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在世界上逐渐落后。
61.清朝的闭关政策意味着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和对外交往。
62.清代康赣的繁荣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上。清朝中叶以前,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
63.清朝大力推行“文字狱”。
64.在明清时期,中国主要出口茶叶、瓷器和纺织品。
在现代社会,宪法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明清时期,我国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呼吁以“天下法”取代“一家之法”,也就是说,宪法或法律应当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共享和服务。
66.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列体现了“四民”的社会地位。到了清代,商人的地位迅速提高,反映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