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阿胶历史简介
阿胶的药用最早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代医学帛书《五十二病证》。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理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阿胶称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中国药学大辞典》第778页真伪鉴别项下记载了真阿胶的传统制备方法。按照古老的方法,每年春天,我们选择纯黑健康的驴,用东阿镇十二山的草喂它,喝郎溪河的水。冬天宰杀取皮,在郎溪河里泡四五天,刮毛,再泡几天。我们取阿井水和郎溪河水,用桑木柴火熬三天三夜,去渣过滤,再用银锅金铲,人参加水。其色明净,味甜咸,气息芬芳。这才是真正的阿胶。“阿胶在历代本草中都有记载,在各个版本的《中国药典》中也有收录。
历代本草对阿胶的详细描述
《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相传神农尝遍天下百药,发明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类,用来滋补生命,中药用来滋补身体,治疗疾病。高档保健,无毒,多剂量,长期服用不伤人,益智益气,延年益寿。阿胶,随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茶马古道、晋商之路,四通八达,与瓷器、丝绸、茶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国礼”。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称阿胶为“圣药”!李时珍成长于明朝嘉靖和隆庆万历两个朝代。这一时期,明代的医学风气强调“以人补人”。最著名的补药是秋石和紫车车。李时珍对这种风气极为反感,所以涉及到补药等药材,也惜字如金,不肯轻易褒奖。《本草纲目》中有10000多个方剂,1892种药物。仅在“发明”一项中,引用了杨世英的评价:“阿胶养心,人参益气”,阿胶被称为“治呕血、血淋、血尿、肠学风、腹泻”。妇女血液病,血燥,月经不调,无子女,崩漏,白带,产前产后疾病。男女皆有风病,关节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喘,肺痿,脓血,养阴,祛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服圣药。“阿胶先于人参上市。
清代叶在《医案临床指南》中直接说阿胶是“一种有血有肉的东西,是最滋补的”。民国时期的内科医生黄杰希直接称赞阿胶是“灵丹妙药”:“人的疾病虽多,但不外乎火、水、气、血的疾病。真阿胶滋养暗流血管的力量很大,所以是灵丹妙药。”
1935年,原世界书店出版的778页《中国药学大辞典》中记载了真阿胶的传统制备方法。按照古老的方法,每年春天,我们选择纯黑健康的驴,用东阿镇十二山的草喂它,喝郎溪河的水。冬天宰杀取皮,在郎溪河里泡四五天,刮毛,再泡几天。我们取阿井水和郎溪河水,用桑木柴火熬三天三夜,去渣过滤,再用银锅金铲,人参加水。其色明净,味甜咸,气息芬芳。这才是真正的阿胶。“这段话是正宗阿胶制作最真实的记录。这里的狮子耳山和郎溪河,位于平阴县东阿镇福胶集团打造的中国阿胶文化园,由福胶集团独家所有。阿胶,来自山东东阿,原名阿胶。相传神农尝过草药,发明了中药。药分上中下三等。上品养生,无毒,长期服用不会伤害任何人,从而强身益气,不老。从汉代神农《本草经》开始,阿胶在历代都被列为上品、圣药、贡品。其味甘,无毒,是阴阳平和之物。长期服用可化痰清肺,滋补益寿,强身健体;该配方可治疗各种血证、风证、湿气水肿、月经不调、老年秘虚。
东阿百年堂阿胶是东阿正宗阿胶的典范,是东阿的阿胶之宝,'百年堂阿胶是用自然饲养的黑驴皮,汲取阿井之水,取得大师的技艺。千百年来,东阿正品阿胶一直是朝廷贡品,普通百姓能拿到正品阿胶极为难得。如今,东阿百年堂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秉承精湛神秘的传统制作技艺,提炼出代代相传的精品,让昔日的贡品在今天重现。
三国时期,东阿国王曹植称赞阿胶,说:“给我玉帝造的仙药。教我取食补脑。长寿是一块金石。很难永远变老。”真智。保守秘密
阿胶起源于东阿,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因为阿胶味甘、性平、无毒,老少皆宜。一年四季都可以服用,所以可以长期服用。长期服用阿胶可以益气延年,所以在2500年的阿胶应用过程中形成了三大历史文化体系。
阿胶学术文化
▲阿胶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称其“味甘性平”。
无毒虚脱主心腹,极度疲乏似疟,腰腹疼痛,四肢酸痛。女人流血,堕胎。
长期服用,会受益匪浅。"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机构。它被认为是中医经典。全书分三册,收录药物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它将药物分为三类:上、中、下。上品药120种,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它们具有滋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比如阿胶人参等。:120种中药。是抑病补虚的药物,如五味子、黄连、麻黄等。劣药125种,毒性强。为祛寒热破积之药,如大戟、巴豆、附子等。,其言简意赅,成为中医理论的精髓。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每味药的部位、性质、采集和主治。总结了各种药物如何合用及简单的制剂。更难能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发现了许多特效药,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阿胶,也就是所谓的福成胶,等等。这些都被现代科学分析方法所证实。
南朝梁时陶弘景《本草经注》(阿胶)“出于东亚,故成阿胶”,“微温,无毒。老公腹痛少了。倦胜瘦,阴虚,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