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历史是怎样的?
汉字是我们远古祖先发明的记录工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它的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在甲骨文、大篆、小篆、李殊和楷书(草书和行书)中经历了各种变化。
秦统一之前,各国使用的文字都不一样。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编篆书,于是“同文不名”的历史开始了。虽然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文字体系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
3000多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没有太大变化,使得后人能够无障碍地阅读古文。然而,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国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汉字书写的复杂性,这种“汉字落后”的理论由来已久,认为汉字是教育和信息化的瓶颈,有推动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趋势。这些运动的论点是,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显得笨重笨拙。许多使用汉字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简化了汉字,甚至试图完全拼音化。
其中,日语假名的拉丁音译方案,以及汉语中各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
中国大陆参照草书简化了汉字的笔画,并于1956年6月28日修订批准了《简化字总表》,在中新两国沿用至今。台湾省一直使用繁体中文。
但有趣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从未停止流通的只有汉字。现代人看不懂几百年前写的书,更别说几千年前了。
目前,汉字系统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前者用于台湾省、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社区,后者用于中国大陆、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华人社区。总的来说,虽然汉字两种书写体系存在差异,但常用汉字的个体差异在25%以内,简繁字的转换有章可循,尤其是通过电脑软件,非常方便,交流障碍也不多。
现在普遍认为汉字也有突出的优点。虽然刚开始学起来比较难,但是掌握了常用词之后就不存在类似于大量英语单词的持续学习问题,而且其表意特征可以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电脑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汉字落后论”和“汉字拉丁化”实际上已经被大多数人逐渐抛弃。
@二维码
目前,汉字体系已经基本稳定,但汉字的规范化和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继续。
汉字发展史-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甲骨文是殷代占卜的记录,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馆”。目前约有654.38+0.5万片甲骨,4500余字。这些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