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个勤奋互补的名人故事

曾国藩小时候并没有后来人们想象的那么聪明。他天赋不高,反应迟钝,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聪明的“傻孩子”。但是他很勤奋。他学习非常努力。

嘉庆二十年(1815),曾国藩不到五岁,祖父和父亲就开始教他识字。6岁时,曾国藩进入家塾读书。起初拜陈雁门为启蒙老师,以《千字文》为教材。后来跟随父亲朱婷先生学习八股文,读四书,背五经。

朱婷先生对曾国藩期望很高,总是把他带在身边。不管他出门还是在家,从早到晚,只要有空,就给他讲书,从头跟他说。如果他不懂,他会不厌其烦,耐心等待。

当时书香门第、修养门第的子弟,一般以姓名、人物、谥号命名,如曾国藩,本名宽义,原学名子承,字伯翰。“城”和“成”是谐音,“子成”也是祝愿自己的孩子成功的意思。后来曾国藩考上进士后,觉得“曾自成”这个名字太俗气,就改名叫曾国藩,称之为“累命”。

一天晚上,曾国藩正在家里看书,一篇文章看了很多遍,还是背不出来。此时天已经黑了,家里的人都睡着了。只有曾国藩的房间还亮着灯。四周一片寂静。曾国藩坐在灯下,把这篇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朗朗的读书声在静夜里传得很远。

正在这时,一个小偷溜进了曾家的院子。小偷看到房间里亮着灯,里面传来读书的声音,不敢轻举妄动。而是悄悄躲在屋檐下,想等秀才睡了再溜进屋里。没想到,小偷等了很久,眼看着夜越来越深,书生却睡意全无,在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同一篇文章。

时间在流逝,夜越来越深。躲在屋檐下的小偷又冷又饿,蜷了很久的两条腿渐渐麻木,却还是不见书生去睡觉。小偷恨得牙根痒痒,但毕竟做贼心虚,不敢轻举妄动。

等了很久,房间里的读者还在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同一篇文章,丝毫没有要睡觉的意思。小偷再也受不了了。他突然从墙下跳出来,推开门,进了房间。他指着正在读书的曾国藩生气地说:“你真是个笨家伙!一篇文章背了这么久,还没背出来。我的耳朵都被你磨出老茧了!听着,看我背给你听,一个不识字的贼!”说完,那贼在曾国藩面前一字不差地背了那篇文章,然后气得跺着脚,转身走了。

曾国藩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惊呆了。小偷背完文章出去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他忍不住笑了,心想:这篇文章我看了这么多遍都背不出来,他只听了几遍就能背得这么熟练。太神奇了!看来我还是不够努力,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于是,他坐在灯下,一遍又一遍地继续看文章,直到掌握了背,然后就睡觉了。

勤奋可以弥补。正是凭着这种韧劲和毅力,曾国藩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被誉为晚清“第一大臣”,成为中国近代引进西方文化的领袖和洋务运动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