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是怎么建立的?

《峨嵋山志》等资料记载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东汉永平六年(63年)“六月一日,有一蒲公在云巢采药,见一鹿迹如莲,异于他人,追得无影无踪”。当被问及在山上练毛的张苞和尚时,和尚说菩萨普贤“如其愿峨眉山”。普公回国后,把自己的房子建成了寺庙,于是峨眉山就发展成了普贤的道场。另有消息说,晋代的蒲公在山上采药时,看见一个老人骑着白象躲藏起来。之后的记录基本一致。

根据信仰和传说,后世修建寺庙时,都是以普贤菩萨为中心,发展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说佛教在公元1世纪传入峨眉山,汉末佛教徒在此建寺。他们把峨眉山当作普贤的道场,主要崇拜大宗师普贤,认为峨眉是普贤显灵讲学的地方。佛经上说,普贤和文殊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两大仆人,文殊代表“智”,普贤代表“德”。普贤菩萨修持十种愿,又称“十愿王”,因此获得“大普贤”的称号。普贤菩萨的形象总是骑着一只六齿白象,作为愿意做大事和完成功德的象征。普贤菩萨享有盛名,信众众多。菩萨生于山,山以菩萨名。

相传东汉时,山中有道观。峨眉山被尊为菩萨道场后,整座山从道教变成了佛教。东晋时,高僧慧智和郭明禅师先后到峨眉山居住和修行。唐宋时期,两种宗教并存,庙会观得到很大发展。明朝时期,道教衰落,佛教兴盛。一度有1700多名僧人,全山大小寺庙近百座。到清朝末年,共有寺庙150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