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三角洲的历史演变

柬埔寨的高棉人是湄公河三角洲的原住民,所以也被称为“下高棉”或“下柬埔寨”。1-7世纪是帮助波萝诺科尔之地,7世纪到15世纪是真腊之地。后来这里是柬埔寨副国王居住的地方,被称为Poullien,意为“王国的森林”。在古代,这个地方逐渐发展成为镇拉的港口贸易中心。由于水网密布,这一带被称为“水蜡”。当时,中国人和一些来自阿拉伯的穆斯林来到这里进行贸易。

15-16世纪,越南人征服了占坡(今越南中部),其势力逼近湄公河三角洲。1623年,柬埔寨国王吉吉塔二世迎娶越南阮朝六公主。六公主从柬埔寨的丈夫那里获得了这片沿海的土地,允许越南流民进入Poullien,躲过了越南北郑、南阮的内战,修建了更多的房屋供流民居住。因此,法国殖民者称这块土地为Cosaoxine,意为“六公主所获得的土地”,是大量越南人在此定居。然而,虚弱的柬埔寨王国无法抵挡日益增加的难民潮。渐渐地,Poullien成为越南人的土地,这个地方开始被称为西贡。

17-18世纪,柬埔寨宫廷内乱不断,这正给了对湄公河三角洲觊觎已久的越南人一个机会。公元1689年,阮朝开国皇帝阮福废黜水镇拉王浑翁嫩,以大臣阮有敬为经略使,直接统治东濮(今越南南部东部)。阮朝在那里设置了嘉定府(胡志明市),还设置了镇边营(汴河)和缓冲镇营(丁一)守卫部队。这种扩张让越南一千里之外,多了四万多户人家。到18世纪中叶,富饶的湄公河三角洲正式成为越南的领土。

与此同时,随着清军进入中国,大批不愿意剃发易服归顺满清的中国人来到了湄公河三角洲。据越南史书《嘉定城志》记载,南明反清军事集团陈上川、dương ngạn địch、广东雷州商人莫九,因死于明朝,留在南荣府这一高夷之国,日后成为和县地区的实际统治者。陈上川、、莫九等人及其华人在这一带也被称为“明乡人”,这也是华人华侨在这里的大规模聚居。从1802年到1805年,阮政府颁布了25个命令开垦湄公河三角洲,这个富饶的地区逐渐被大规模开发。1834年,阮朝明命皇帝将湄公河三角洲称为“南齐”。

1859年,法军入侵湄公河三角洲,1862年,越南签订了第一个西贡条约(任旭条约)。越南将嘉定(今胡志明市)、美福、汴河、昆仑岛等地划分给法国,然后法国占领永隆、安江、和县三省,完全控制了湄公河三角洲。法国人称这一地区为“支那”,西贡(今胡志明市)是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中心。

1954年,北越军队在中国人民的援助下打赢奠边府战役后宣布独立。法国政府将政权交给阮朝末代皇帝保达,西贡被定为南越首都。越南共和国成立后,此地仍将是首都。

1975越南战争结束,越南统一。西贡被置于北越军队的保护之下。在美国,这一事件被称为西贡沦陷,在越南,这一事件被称为西贡解放。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于1976年,胜利的北越将西贡改名为胡志明市,以纪念其政权创始人。西贡这个名字在民间仍然广为流传,政府把胡志明市的一个地区命名为西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