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了解浙江长兴的历史和发展?
长兴的历史习惯上是从春秋时期(公元前514-495)吴越争霸时期开始的。吴越春秋时期,长兴属吴国,和吕元年(公元前514),吴王和吕让其妹夫在此居住,建城。古城依山傍水,跨越水深。根据山势险要,又窄又长,故名长城。因为吴王几乎主持修建,又称吴城,后来毁于战乱。唐武德七年(624年)建长兴县,土地改为城市。宋天圣五年(1027),重修,筑城门七座。据宋代《图经》记载,城内建有长乐、赞山、西山、桂花、仁和等13个广场。元十七年(1357),朱元璋在耿秉文领导战后重建。城市的周长是929英尺,墙高3英尺,宽2英尺8英尺5英寸。有6个城门和2个水门。城墙周围建有护城河,宽7英尺5英尺。城内同时开凿了3条河流,1条东西向穿城而过,2条南北向,3条河流相互贯通,形如“20”字,古称“20字河”。房屋依水而建,街道依河而建,茶馆、酒楼、米店遍布街头,形成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格局,保留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从清乾隆《长兴县志》所刻的县城地图来看,明代耿秉文主持的重建奠定了长兴古城的城市框架。历经700多年沧桑,其城址、格局、规模基本保持不变,直至民国时期。其间,历代王朝疏浚河道,修建桥梁,铺筑道路,修复寺庙道观,修缮名胜古迹,重现了南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故里的胜景,成为江南古城之一。
长兴人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华夏子孙。宋朝时,人口有增长的趋势。到南宋嘉定时(1208~1224),全县人口达到62300户273000人,平均每户近5人。由于军事和自然灾害的加重,晚清时期也是太平军和清军争夺的重要地区,灾民和流民不计其数,人口锐减。鼓励人口政策实施后,大量客户搬迁,人口骤然增加。他们大多来自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苏北,其次是本省的温州、台州、绍兴、杭州、金华等地。他们和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发展农耕,从事农耕。发展渔业,从太湖抓涝;发展文化,培养农村人才,为长兴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长兴历史的点点滴滴都是长兴人创造的。
长兴人的创造,不仅仅是对长兴的贡献。东晋谢安墓、南北朝陈霸先故居、唐代贡茶院、茶圣陆羽《茶经》、唐宋摩崖石刻、唐代仙山佛教圣地、明代太湖港(楼)、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江浙军区。唐太宗时代才女,作品丰富多彩,被誉为明代文学巨匠的顾、归有光、吴承恩,晚清办学先驱丁逢源,革命时期涌现出一批革命英雄...长兴人创造的文明史,贡献给了孕育长兴的伟大祖国。
长兴人民在与自然灾害、历史反动势力和外国侵略者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生产和斗争,使这块神圣的领土屹立在太湖之滨,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而且,长兴人一直在曲折中发展长兴的历史,使它进入一个崭新的今天,面对一个辉煌的明天。长兴人无愧于伟大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