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石碑ii

五天Xi传

吴栋的印法有很多变化,功德和禅定的记载也有呼应。

殷珊路沉重已久,多少沧桑磨掉了。

砖出会,残长28.5厘米,宽16厘米,厚4.7厘米。上面刻着“天玺沈冰年张秀佐”。天玺是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第七个纪元,也就是公元276年,当时是西晋咸宁二年,六月改此爵位为元天基。碑文为篆书,写法精美,接近当年立的《禅国山碑》,但严谨似乎略显过度,有古劲之美,精致之美。

无独有偶,近年来武城、惠济出土的《侧田书元年砖》、《大中大夫砖》与《天发甲骨文碑》(均为天禧元年制)形制相似。可以证明,这种书法风格在当时是民间流行的,不一定是官文。

南京总统府徐苑花园内有一座“天发神谶碑”,又称“天喜济公碑”。因断为三段,故又称“三段碑”。“天发神预言碑”原碑已毁。现存碑为清代两江总督段芳所抄,嵌于龙壁。可惜只有两节,另一节还没找到。

吴栋末年,皇帝借石碑挽救危机

说到“天碑”的来历,还挺“神奇”的。吴栋天枢元年(276年),有人挖开地面,得到一块一尺长、三分宽的银子,上面刻着年月;不久,另一个人在吴军县临平湖得到了一封石函,中间有一块青白色的小石头,长四寸,宽两寸,上面刻着“吴主佐帝”四个字。于是东吴先主孙皓改国号为“天玺”,立碑记载四代吴主的功过。这就是“天发神北”。记载六朝史料的《建康志》说:“郡南三十里,西有丹阳牛头山、云岩,东路有大蝎石,长二十尺,断为三段。这一成就的丰碑也是...200字以上可以分辨,50字以上可以丢失。”

三国末年,刘备建立的蜀国早已灭亡。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燕废了王维,自立为晋武帝,开始扩张领土,巩固政权。吴栋住在长江以南,处境危险。然而,吴栋末年的皇帝孙皓信任奸臣,生活奢侈。他没有在政治军事上富民强国,而是想出了一些巫术占卜之类的手段来支撑这个占据一方的小朝廷。“天命碑”上的碑文荒诞不经,有“天帝之言”、“天命论”、“永远回到大吴”,碑文是“吴天喜元年七月”。碑文打着“天帝之言”的幌子告诉百姓:吴主继位,吴国统一天下是天意,以稳定民心,加强统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决定了《侧田书》书名的孙皓,在16年把书名改成了《天禧元年》,改了八年,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吴栋灭亡的命运。公元280年,被金所灭。

孙膑在位时,东吴已经内忧外患,国库空虚。但是孙皓滥用人民的力量建造新的宫殿。保定二年(267年),继位不久的孙皓在东兴修建了巨大的昭明宫——太初宫,并扩建了宫城。他下旨“凡二千石以下之人,皆进山伐木拍照,更毁营寨,广辟园林,建山景楼,花上亿元武学。”现在总统府西园以西纳入东吴宫城范围。

这座纪念碑断成三段,最终在多处被毁。

“天发神谕碑”原立于南京城南天西寺,石刻为圆形,六朝、晋宋断为三段。北宋第六年(1091),元佑迁至楚思阁,明代又迁至江宁付雪尊经阁,历代保护完好,直至嘉庆十年(1805)南京夫子庙一场大火中被毁。

“天发神北”碑文虽荒诞难读,但其书法却独树一帜,笔法和风格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相传此碑文为华合所编,黄翔所写(另一个是苏简)。黄翔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江苏最早的书法家,尤其擅长篆书、隶书、曹彰等字体,书法在当时被称为“八绝”之一。黄翔留存下来的大部分是隶书和曹彰,但题字“天发神碑”被称为“吹楼传”,这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中国书法史上罕见的文字,已经很少留存下来了。他的笔法多为方棱,笔锋多为尖角,转向方圆,形象奇特雄伟,对研究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著名学者翁方纲、张等人都对这座纪念碑给予了高度评价。

州长优雅地复制了这座纪念碑。

《天发甲骨文碑》拓片较少,最早的宋代拓片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外,还有罗振宇旧集、贵池刘居卿藏明拓片、清雍正乾隆拓片等。总统府徐花园的“天坛”虽是清代两江总督根据宋拓本重新雕刻的,却是一件难得的珍贵文物。

端方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满洲正白旗人。从尹生升为员外郎、郎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直隶八厂路。后来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在陕西任法官,在山西任政治使节,在山西任医生。光绪三十年(1904)任江苏巡抚,代理两江总督,倡导学风校风改革,将南京分为东南、西北、设校四区,各区10所,共计40所。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日本、英国、德国、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埃及等国,回国后,著有《欧美政治》一书,主张君主立宪。光绪三十二年(1906),端方在南洋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兴办学校,办警政,造军舰,练军队,制定巡江条例,开河铺路,修建贯穿南京的铁路,创办中国第一所华侨学校,筹建江南图书馆和两江政法学堂。应该说,段方在当时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是有一定成就的。

据《清史稿》记载,端方十分爱好金石学和书法。在家里他“罗列吊件,沙石并排,假鱼眼满眼”,却颇有“叶公爱龙”之嫌。有人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嵌在一副对联里,非常贴切地描述了结尾的一面:“卖坏卖短卖利津,如果结尾人不是;买书、买画、买古董的药方那么多。“段方虽然不懂货,也懂贸易,但他身居要职,地位显赫。他的下属和江南的富家子弟,自然会奉上古玩、珠宝、字画、石头等合他们心意的东西。段方也来者不拒,在总督府旁边开了一家古玩店,明码标价在卖家那里。

据说“天发神谕碑”的背面也刻有端方的碑文。

第三段少了一段,很可惜。

端方为什么要抄圣碑?现在没办法查了。两江总督府的所在地就是当年吴栋宫城的所在地。也许是端方在老家,所以借了点东西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段方任两江总督时,正值清末,革命浪潮风起云涌,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摇摇欲坠,与当年孙皓面临的危机颇为相似,结局同样悲惨。

端方复制的保存完好的“天发神碑”与嵌在总统府徐苑贾茜楼下的龙墙有关。文革期间,石碑被石灰覆盖后才得以保存。两块石碑底色较深,字迹清晰,字迹细腻,刀法精良。

关于“三节碑”的分段,有几种说法。《珍稿录》注:碑上段21行,每行5字,圣旨6字,大武行7字,中段17行,下段10行,每行3、2、1字。还有一种说法:第一段20行,第二段15行,最后一段29行,213字并存。最后一块石碑后,刻有胡大师的题词、宋崇宁元年安的题词(1102)、明嘉靖年间耿的题词。

然而,总统府徐苑的两块石碑尺寸分别为180厘米和80厘米,一块石碑有18行,另一块有16行,但两行已经不清楚了。大部分碑文都在这两块碑上,但另一块至今下落不明。是藏在龙墙还是别的什么地方?这真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