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是谁?
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颍川侯傅有德率兵三十万南下,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普定侯、静宁领兵驻扎毕节,再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都指挥李焕开始修筑毕节城。从1949,毛泽东组织5.3万干部随军南下,到同年165438+10月28日毕节解放,第一任县委书记张锡华、县长牛上任;从1964,中央向贵州派遣大批干部,支黔干部赵福良出任中共毕节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书记、第二书记,人们可以看到,在这580多年的历史时期,毕节先后迎来了三批北方客人,使毕节与外界沟通,实现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191110年,周素媛领导的贵州自治会发动武装起义,一举夺取政权,建立了达汗贵州军政府。到1934,贵州第一个地下党支部——毕节支部成立,林青任支部书记,苗任支部书记。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邓志革率领的几支地方武装下乡。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没有向毕节发过一颗子弹,在毕节建立了川滇黔苏区革命委员会、中共毕节中央和贵州抗日救世军。红军在毕节活动20天后,抗日救世军司令员周素元率600余人随红军离开毕节,进入长征的历史进程。人们可以看到,虽然时间流只有25年
历史人物
张健
字孟弼,明代赤水卫(今贵州毕节)人。明代贵州第一秀才。野心不大的他北上四川拜师刘仲衡,很受他的欢迎。当时,刘奉命去四川,钟衡带着孟弼去接他。钟馗也很爱孟碧。明朝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举人,后至京师,留宿忠义门下。明英宗正教四年(公元1439年)考中进士。被行人。母亲去世后,他去他的岗位上孝敬了三年。后来官拜御史,出监福建银班。当这个地方动荡不安时,孟弼带领他的部队协助官军逮捕他。回到朝廷,就邀请他参加福建银班。父亲去世后,他守孝三年。孝迁为顺天知府,因正直被贬为穿州知府。后来升任太仆寺,以身殉职,留下了《望古》一诗。
林·
女,明代毕节卫(今贵州毕节)人。她的丈夫是毕节卫的指挥官,英年早逝,而她的儿子在年轻时就担任了他的职务。蔡寡居,志存高远,又懂军事。因为年纪小,不懂军事,就出来管军事,健康中心各军军长都很佩服蔡夫人。蔡有文采,在军政闲暇时,教儿子作诗。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苗人攻赤水城,四川指挥张因不能收税而死。毕节惊呆了。当时,所有的官员和军队被动员为平岳,林升是守卫桂阳。毕节城里只有几百人的军队。蔡夫人不畏艰险,带领仆从和军民修复城墙守卫。不久,水西叛军首领普努带领一群人攻打这座城市。由于蔡夫人指挥有方,三月拒敌,率众追击贼左,使敌人大败,毕节城得以保全。蔡被称为“女将军”。施能在《时迁简介》中记载了他的一首诗。
夏(1901-1936),又名,又名曼伯,又名曼白,湖南宜阳镇(今湖南省桃江县)人,湘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早年就读于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1919,加入新民学会。曾参加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的“救国十人团”,发起抵制日货运动。史宾与等组织驱逐军阀张的斗争。65438年至0920年参加湖南俄国研究会,学习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同年6月,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 * *加入中国。同年秋,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革命团体和国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接见。1922回国后,在湖南自考大学当老师。1922-1923任湖南省学联主任,主编《湖南省学联周刊》。65438年至0924年任中共湖南区委(后改为湖南省委)委员。他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益阳、宁乡等地组织了农民军。然后去了莫斯科东方大学读书。1931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被派往湘西根据地,任中共中央湘西支部书记。在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中,犯了肃清反革命和扩大反革命的严重错误,使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遭受重大损失,红军被迫撤出湘西根据地。1934年6月,在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上,开始认识和纠正肃反和扩大化的错误。1935年冬,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在湘鄂情、川黔情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斗争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死于贵州毕节县七星关。
林青,原名,又名李。
1911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县。
1929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革命道路。
1931年加入中国。
1932年,林青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
1933出狱后回到家乡毕节,投身抗日救国活动,在斗争中发展进步青年入党。
1934 65438+10月,林青等人在毕节建立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贵州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林青在毕节的抗日救亡活动是积极有效的。他组织进步青年,成立宣传革命的群众组织毕节草原艺术研究会,以文学的方式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林青的活动激起了反动军阀的仇恨。
1935 65438+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林青闻讯后立即前往遵义。中央地方工作部部长李会见林青。林青向李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工作。李代表中央肯定了贵州地下党的工作,并指示林青等人组成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以林青为书记,遵义县委书记。
很快,贵州的地下党组织通过秘密工作得到了敌人的军事地图和秘密密码本,交给了为红军长征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央特派员潘汉年。同时,林青秘密传阅从遵义带回的红军战报,利用刊物宣传红军和抗战。
同年7月19,林青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先是用高官厚禄贿赂他,企图彻底摧毁贵州的地下党组织,遭到林青的坚决拒绝。敌人对他严刑拷打,并用死亡威胁他,企图撬开他的嘴。面对恶毒的敌人,林青不屈,面对死亡毫不犹豫。
9月1935,11日,敌人将林青押赴刑场。临刑前,林青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万岁!”口号,如唱《国际歌》,大义凛然,从容面对死亡。凶残的敌人用刺刀捅了他的嘴以阻止他...林青壮烈牺牲,年仅24岁。
郁达夫(1870-1934),本名若泉,彝族杰出诗人、法学家,毕节历史上最早的留学生之一。
郁达夫住在四川省古蔺县水寮乡。自幼被叔父于祥义收养为继承人,归化于贵州省毕节县龙场驿大屯。他没有做过土司,却因为过继给叔叔于祥义,成为了大屯土司庄园的小主人。年轻时在家塾读书,后在进士葛子辉门下受教,学的是经史、诗文的子集。1906留学日本,入江户和佛法学大学,法学专业。为了解救被冤狱的弟弟若皇,他选择学习法律。在日本,他与贵州辛亥革命的平岗成为密友。1910年,他完成学业回国,并在秋考中当选,成为清朝前政法科举考试官,却在清廷没有担任官职的情况下,回乡守丧。1911 10年6月,武昌起义成功,1月,贵州自治会领导的起义也宣布贵州独立。大辅先生当选省立法院议员,也就是从老家到了省会贵阳,但是贵州的革命政权很快就被云贵军阀勾结颠覆了。郁达夫为避灾被迫前往上海,与安建(彝族)共同创办《四绝报》,倡导革命,抨击军阀。后来去北京开律师公寓,做专职律师,在法政学校做兼职老师。他在当时被称为“一个申请朝鲜,与张苏争论的学究”,“直言不讳,以依附权贵为耻”,所以他刚强的气质在他腐败黑暗的那个时代是不被容忍的。他在北京住了五年,回老家在大屯家学习写作。中风后偏瘫,卧床3年治愈。这时候农村兵匪频出,很难过上太平日子。经挚友周素媛介绍认识省长袁祖明后,成为贵州大理分院刑事庭庭长,家迁至贵阳。在任时“深怀法理,愤懑难平”。在任时,他站在了官场的对立面,再次放弃了在云南的官职,流浪了几年,回到家乡学习写作,但仍然不容忍地方势力,重新在省城生活。在王家烈任省主席时,他被聘为省政府名誉顾问。1934年,贫病交加的郁达夫在贵阳不幸去世,葬于大屯故里。平岗曾亲自谈及他的画像,高度评价他在经学、史学、文学、法学等方面的成就,并怜悯他的才华不能报国。
郁达夫先生学识渊博,著作颇丰。贾生前有《贾诗集》14卷,《朴石经社文集》4卷,《祖坑积尘记》2卷,《通用家谱》1卷。未发表的手稿包括《伽蓝兰考》一卷和《伽蓝野史》四卷。当时人们称赞他“读万卷书,用宏得精书,好散文,过去擅长诗题”,“著名法学专家,文学大师”,“精政法,尤擅诗词”。其中《贾诗集》收录了贾先生的千余首诗,受到当时学者的广泛赞誉。
陶新春(1825-1867),原名陶,又名,清朝威宁府遵化里(今贵州赫章县)人,太平天国革命时期黔西北苗族起义的著名领袖。周素媛(1879—1958),又名裴毅,贵州毕节人,1879年3月7日出生。前清廷进贡学生,年轻时立志改良政治,想方设法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