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三个必修知识点总结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所谓“百家”,指的是数量庞大。《汉书》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杂记、著名学者、军事家、军事家、小说家十大流派。
所谓“争”,是指代表当时各个阶级和政治势力的学者或思想家,希望按照自己阶级(层)或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向宇宙和社会解释一切。于是,他们写书,收徒,大声喧哗,互相争论,争相发表意见。
2.“百家争鸣”局面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礼制的崩溃,周天子权威的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中,“士”阶级是活跃的,受到高度重视的。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和城镇的繁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课的形成,私塾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2.高二历史三个必修知识点总结。
(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他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提倡“德治”,以六经(后来的五经)为基础文献;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四大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出“重民轻君”的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广泛吸收诸子百家之精华,强调“天有其道”、“知天命而用之”,认为学习的目标是把握“礼”
(2)秦汉:秦朝“焚书坑儒”,儒学被打压;西汉董仲舒在儒学的基础上,博采百家之长,创立新儒学,主张“大一统”。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
(3)宋明理学: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南宋朱建立了理学体系,的理学推动了理学的新发展。
(4)明末清初:李贽等人挑战传统,崇尚个性,否定皇权,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驱,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没有超出儒学的范畴。
(5)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1)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
(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儒家的大一统仁政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3)儒家思想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注重正直和道德,突出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积极作用;
(2)儒家思想的负面影响:
①着重探讨影响了中国科技发展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有促进也有阻碍)。
(2)儒家思想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不适合近代中国接受工业文明和现代化;
(3)儒学成为正统,对学术自由和思想解放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3.高二历史三个必修知识点总结。
明清小说
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1)中国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姬神的《聊斋志异》);
(2)唐代以情节离奇的短篇小说为主,称为传奇;
(3)宋代的剧本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明清小说兴盛。
2.繁荣的原因
(1)XX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
(3)满足市民的需求。
3.繁荣业绩
数量很大;各种流派;丰富的表现手法;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塑造人物性格、描写细节、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前代。
4.作品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中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国古代浪漫童话。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清代和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是吴写的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高鹗和中国古代秀才的小说。
4.高二历史三个必修知识点总结。
1,诗经
(1)概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我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0多首诗。
(2)内容
(1)《诗经》中的诗歌分为三部分:风(民间民歌)、雅(正统宫廷音乐)、颂(祭祀音乐,用于宫廷祠堂祭祀祖先、祈求神灵)。
②特点:四字为主,多章重叠句。内容简单现实。
(3)影响力
(1)孔子编撰,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被后人奉为儒家经典。
②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楚辞
(1)概述
屈原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采用楚语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而《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体”。
(2)特点
(相对于《诗经》是四字体,句式统一,内容简单)楚方言;灵活的句子;浪漫色彩。
(3)价值
它是一首抒情诗,在中国文学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在作品中融入了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热爱。
3.汉赋
(1)含义
在楚辞的基础上,作家们创造了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原来的诗词歌赋会唱,傅不会唱,只能背。看起来像散文,里面有诗的韵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赋讲究文采和音韵,具有散文和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发展为骈文和散文。
(2)特点
汉赋修辞、夸张、内容丰富,表现了大一统时代的宏大文化气度。
(3)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商福临》。
②东汉张衡的《二井赋》
4.唐诗
(1)状态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代表了古典诗歌的成就。唐代不仅诗歌体裁齐全,作品丰富,而且写作技巧高超,风格多样,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2)繁荣的原因
唐代开放繁荣的社会环境;诗赋是科举考试的主要特征。
(3)发展阶段和主要代表人物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期。
初唐诗人及代表作品
初唐四杰:、杨炯、陆、、罗。
王波的《杜少甫的任周树》和陈子昂的《幽州城楼上》,都提倡诗歌的“品格”。
②唐代诗歌。在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流派。
盛唐诗人及代表作品:
边塞诗:高适的《别动大》、的《白雪之歌·送别田务吴归乡》(壮丽的边塞风光和壮烈的军旅生活)。
山水诗:孟浩然的《建德夜泊》和王维的《深山秋夜》(描写闲适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
李白和杜甫在盛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初作白帝城,难走蜀道。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三官三别
③中唐诗歌。中晚唐,朝代鼎盛已过,但诗歌创作尚未衰落。
中唐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中唐诗人白居易:讽谕诗——秦中吟与新乐府:叙事长诗——《长恨歌》与《琵琶行》
④晚唐诗歌。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后人称他们为“小杜丽”。
晚唐诗人及代表作品
杜牧的《江南春》和李商隐的《无题》
5.高二历史三个必修知识点总结。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1.宗法制度更加激烈。
周公称王后,分封了大量诸侯国。对于这些封建诸侯,纣王称同姓者为叔伯,异姓者为叔伯。相对而言,商朝分封的诸侯国诸侯与商王的血缘关系不大,所以经常反叛商王的统治。但在西周,很多诸侯都是靠宗法制与周政权紧密结合的。这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加强了地方管理。
2.同姓包,扩大范围。
对照西周的示意图,不难看出,燕国、鲁国等地都存在同姓诸侯,打破了商朝多人同姓内用的先例,使诸族的影响远达边疆,扩大了的有效管辖范围。
3.更明确的义务
比如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王,向周王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王的命令出兵保卫皇族或平定叛乱;同时,我们也应该为纣王的婚礼、葬礼和狩猎尽一份力。有的时候,诸侯国可以奉纣王之命,调动附近中小诸侯国的军队进行征伐战争。因为一个大国成为一方的领袖,所以也叫方伯,也有方伯被召到朝廷辅佐周王。
4.分步数据包
在自己的封建国家里,诸侯国要用大量的名分继续分封自己的族人,这使得周王的权力随着血缘关系一步步延伸,渗透到诸侯国的每一个地区;商朝没有这样严格的制度,商王对外服地区的控制非常有限。
5.等级头衔的产生
被分封的诸侯有五个封号,分别是公、侯、伯、子、公。虽然从金文内容上没有具体记载等级差别,但可以确定等级已经分类。
6.国家监督制度的出现。
为了防止诸侯造反,纣王派人当监工监视。例如,商朝在周朝灭亡后,让的儿子吴庚仍然住在殷的家乡,管理殷人。同时分封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身边监督,称为“三监”。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证实,在西周时期,一些监狱官员被派往其他诸侯国。这是周王加强对地方诸侯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