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宏远集团的陈海涛发迹史和教育史。

陈海涛和他的父亲在黄村镇打篮球的时候并不一定会想到有一天他们会投身到职业篮球中去,更不会想到几年后他们的球队会成为广东体育的一面旗帜。10年,陈海涛父子彻底从发烧友变成圈内人。他们建立了中国最“专业”的俱乐部,在此基础上,人们想象这个10年可能成为百年俱乐部的第一个10年。

在压力下成功转型

第一次见到他这个社团“掌门人”的时候,他很焦虑,很无奈。那是在02-03赛季CBA总决赛第一场。预备会结束后,所有选手上台热身。在宁波雅戈尔八一体育场主场的客队休息室里,“海格”不由自主地点燃了一支烟。香烟在他手里没有抽完,而是燃尽了,因为他不自觉地一直抽着烟嘴。还好比赛没多久。

第二次见他着急,是在今年CBA总决赛第五场比赛前和预备会后,他带着球员来到场地,看着球员热身。他向熟悉的朋友要了烟,独自回到休息室抽烟。

“越到关键比赛,越觉得比赛开始前的时间很长。我不能表露我的情感。我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天意了。”

“那是精力过度集中留下的后遗症”。说起这些总决赛,他总是在最后用这句话自嘲。

十运会男篮预赛,代表广东出战的宏远四战全胜,成功出线小组第一。但是,第三次当领导的陈海涛,感觉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原因很简单。广东男篮不仅在十运会上承担集体项目夺金的指令性任务,更是广东军团作为异地作战模范队的一面旗帜,这在之前的两届都是前所未有的。

代表广东参加前两届全运会,第八届全运会以第三名完成任务,第九届全运会以第四名完成任务,似乎比预定目标低了一位。巧合的是,在九运会上把他们撞下领奖台的正是江苏队。真的是四年后了,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了。

“今年这个冠军最累,主要是精神疲劳。不仅压力是多方面的,从创业到留在企业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现在可以说我们又成功转型了。”

把村庄变成洛克公园。

陈海涛现为宏远集团董事、东莞振兴贸易发展公司总经理。27岁成为宏远男篮俱乐部总经理。当时宏远男篮是他自己和父亲陈林一手打造的。随着宏远集团的一步步发展,当年建队时使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球场,已经让位于宏远成功卫冕联赛冠军后即将建成的“宏远大厦国际宴会厅”。这一次,陈海涛不简单的干脆搬出了训练馆:“这片土地绝对属于篮球。总有一天,条件允许的时候,我们会在这里建一个更漂亮的体育场。”因为它见证了宏远男篮十几年来所经历的一切。

从1987开始,就是在这个站点上,陈海涛和父亲陈林代表当时的黄村镇向来自东莞的英雄发起了挑战,颇有“洛克公园”的味道。后来这个场地上的比赛水平越来越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原因在于职业选手的参与,也就是俗称的“枪”。后来最近的队伍可以请到广东,甚至远的陕西的队伍也参加了,其中还有一些知名人士。当时在职业球队中,这种比赛被称为“打野球”,一直保留至今。

眼看比赛的“水位”越来越高,陈林父子在1992首次与吉林队合作,组建了最早的宏远男女篮球队,代表黄村镇出战东莞全运会,并双双获得男女篮球队第一名。同时,他们在东莞也很有名。

1993-1994,由关德友、李青山引进,引进了李春江、黄云龙、张勇军等国手。由于当时机制的限制,宏远只能参加香港工商联合会杯等正式比赛。即便如此,“我们成功举办了全国俱乐部杯,获得了第二名。”陈海涛回忆这段往事时,依然难掩俱乐部早期的豪气。那一年,陈海涛27岁成为宏远男篮俱乐部总经理。此前,他曾拥有自己的振兴公司。

1995-1996是CBA联赛第一个赛季。在此之前,宏远按照正常程序要通过低级别比赛才能晋级甲A,但是已经拿到高薪的球员对乙级这样的级别比赛根本不屑一顾。当时的陈海涛,27岁,做了很多比他大很多的球员的思想工作,也让宏远队在CBA联赛第一个赛季成功与当时的空军篮球队争夺A。

“因为足球第一,那时候对篮球的专业理解还是很幼稚的。”陈海涛说这句话,是有所指的。CBA第一个赛季,宏远男篮凭借一批退役的前国手夺得联赛亚军。从此,“广东宏远”这个名字不仅在足球界不胫而走,在篮球界也不胫而走。“就是这样,我当时并没有感到满足,因为我们都是为了冠军而去的。”这也是当时陈海涛认为自己幼稚的原因。

96-97赛季之后就是代表广东打八运会的任务了。“当时的心情很轻松,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实力。”虽然宏远最终完成了当时体委交给的任务,但是赛前老将教练关德友跟腱断裂,直接导致了他的退役。陈海涛隐约感觉到了球队困难局面的来临。

我最自豪的是我种的瓜熟了。

十年联赛最让陈海涛骄傲的地方,或许就是在此之前与广东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达成的梯队建设协议。因为和一群老将打了三个赛季,宏远终于到了升级的门槛。到了1997-1998赛季,宏远在内援的使用上看到了丁伟、陶晓刚、马玉坤等一些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这一项上花了一百多万,但成绩都不是很理想。那一年,新生力量杜锋、张博昱、黄勇被充实到宏远队。

“看着他们被调离二队,就像看着自己种下的果实成熟。”从那以后,宏远在内援上再也没有花过一分钱。“原因很简单。我不想给别人做婚纱。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既然当初选择了他们,就没有理由不给他们机会。”当陈海涛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整个小组的意见几乎达到了高度统一。

按照俱乐部的计划,球队的升级要在1999-2000赛季基本完成,球队的排名也要保证在四五之间徘徊。此后,李春江的升迁也遭到各方怀疑,但陈海涛顶住了压力。

2001-2002赛季,球队成绩不断攀升,陈海涛也始终保持冷静。“这就像成为一名伟大的厨师。当你按计划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剩下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海格是侠客和商人的统一体。

准确的说,陈海涛是在新一代宏远再次站在八一对决的球场中圈,才感受到真正的压力和紧张。1995-1996赛季第一次感受总决赛氛围的幼稚,在八年后已经成为一种“货真价实”的责任和期待。这些可能是他在赛前休息室紧张表现的最好注脚。

“我没有灰心,只是很生气,很生自己的气,因为我没有把1995-1996赛季和八一争夺冠亚季军时的感受和经历完全灌输给他们。我不怪任何人。”如果说27岁的陈海涛还略显青涩,那么8年过去了,他在篮球圈已经变得相当成熟稳重。两年前失去冠军的那个晚上,他在宁波和那些叫他“海格”的队员们呆了一整天,因为他知道,在那个关键时刻,队员们的认可,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陈海涛两次夺冠最大的区别只是激动的时间长短,这可能是所有不了解他的人都想不到的,了解他的人都能理解,尤其是今年的冠军。

“今年夺冠我只高兴了十分钟。这绝对不是忍辱负重的姿态,因为我们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这些努力绝对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结果是自然的。”

宏远抛开早期对职业联赛的投入,今天他们对俱乐部的投入不是最高的,但绝对是职业俱乐部里最好的。

玩家眼中的“海格”是一个商人和侠客的混合体。为了买到理想的车和房子,他可以不择手段。他可以动员妈妈给队员们煮老火汤;他也能大发雷霆,把一个两米多高的大家伙训斥得热泪盈眶;不过,这不算。“海哥,你不说话的时候,是最可怕的。”这是他们的同理心。

“我觉得,作为一个商人,我是一个讲究诚信的人;对于球员来说,我是一个感性的人。”陈海涛这样评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