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收藏家马未都?
马未都,山东荣成人,收藏专家,关府博物馆创始人、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收集中国古代艺术品,包括陶瓷、古代家具、玉器、漆器、金属等。
马未都,人称“马也”,有“京藏第一人”的美誉;2008年,继易中天和于丹之后,他走上了《百家讲坛》,成为知名收藏家。
马未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他的收藏之旅,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千* * *套个人收藏。从65438年到0996年,他进行了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傩博物馆——观服博物馆。
很多人认为,马未都今天的成功源于他过去的远见卓识,他抓住了机遇,“先于他人起步”。其实并不是。在马未都看来,今天的事业完全是因为过去的“不务正业”,是兴趣让这根树枝发展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因为有了当年的“执念”,才有了今天的“觉悟”;然后,他通过他的私人博物馆、书籍和演讲厅将这种“启蒙”传递给千千绝对热爱收藏的人们。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还是一名机床铣床工人。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他写了一部爱情小说《今夜月圆》。《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这篇小说。没有人预料到马未都的命运会从此改变。
小说出版后,马未都被调到《青年》杂志任编辑。在文学最辉煌的时代,这是一种特别优越的地位。读者投稿的时候,随便写一句“稿子可以,你可以来”,别人就会兴高采烈地来看他。当时他发现了王朔和苏童,他办公室的常客还有刘震云、莫言等人。
除了编辑,马未都一直坚持写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青年学会为他和以小说为代表的顾城、以诗歌为代表的顾城举行了大型座谈会。
正当文学如日中天的时候,马未都选择了退休。
他说:“我以为文学神圣得要死,我误以为我可以做一辈子文学。后来只干了十年,看了文学兴衰的速度和文学界的龌龊嘴脸,就放弃了。”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入影视圈。他和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工作室”,以马未都为秘书长,随后推出了编辑部家喻户晓的《故事》。
随后,“海马电影制片厂”制作了《海马歌舞厅》。电影还没拍完,影视行业就跟烧开的油一样。但在攒下第一桶金后,马未都逐渐淡出影视圈,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古玩收藏领域,开始了淘宝之旅。
学者马未都成为商人马未都,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变,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
当时中国的古玩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马未都的寻宝只能从“菜市场”开始。那时候菜农来北京卖菜,顺便会带上自己最值钱的老物件。马未都开始用两元钱买官窑,直到涨到20万元。“那时候你去摆摊,到处都是宝贝。我只是在宝藏中选择。”
1982年,马未都以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官方藏品——四屏。从那以后,他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地摊上找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床底下,一夜又一夜地感受。“一个引人注目,一个令人深思。”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艺术的价值时,他就已经“开悟”了。
在此期间,他成功地在地摊上混了下来。我发现了一盘雍正官窑。在1987,这样一个盘子在500元不到人民币* *元。当时公务员的收入只有每月200 * * 300元人民币。如今已经拍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让马未都与众不同的是,他不仅热爱收藏,还喜欢研究它的历史文化内涵。从65438年到0993年,马未都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集《马硕陶瓷》,被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
65438-0997,关府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览面积400平方米。这是内地第一家家具博物馆,马未都还有另一个身份——“博物馆馆长”。
后来又先后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建了地方馆。他计划在中国建造65,438+00个“观复”,以“让展览像磨盘一样转动”。
有传言说“马未都玩什么就涨什么”。所以虽然门清,但他从不看重文物。他是《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也是一个脱口秀节目,都是为了普及收藏文化。
马未都之所以能在时代的大潮中屡屡翻身,实现自己传奇的人生,除了他过人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外,还有赖于他对时事的准确判断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正是这些独特而宝贵的品质使马未都在许多文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07年,马未都加入奥迪英杰会大家庭,担任“奥迪英杰会文化大使”。
马未都受邀加入奥迪英杰会大家庭,正是因为他的进取精神与奥迪不断突破自身品质如出一辙。奥迪品牌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标准和高动力也契合了马未都的生活理念。
奥迪英杰汇成立于2005年2月,汇集了艺术、文化、商业、体育等领域的优秀代表和社会精英,是一个高质量的主流精英联盟。
英杰会成员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成功不张扬,* * *,有魄力,有品味。他们引领社会潮流,推动社会进步,他们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是奥迪“尊贵、进取、动感”品牌精神的体现者和倡导者。
“奥迪英杰汇”是奥迪用户形象和特点的集中体现,向世界展示了奥迪用户的优秀形象,让奥迪倡导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