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寺的历史延伸

北宋嘉祐八年(1063),云南大理地方政府高智晟,以其山势险峻,在华亭山上建别墅。一天,高智晟的后代高贤和高正来到宝剑庄。“仰望蓝天,天气晴朗。云是朦胧的,像一个树冠……”因此,这座山被命名为华亭山。它已经成为高家的娱乐场所。元祐七年(1320)秋,朱倩寺口若悬河大师的弟子宣彤元丰禅师来此,在Xi安创办了毛安寺。元至正三年(1323),集资修建了光殿,供奉毗卢大佛和觉远十二大师。这座寺庙叫做圆觉寺。元丰和尚辛辛苦苦二十四年,将圆觉寺建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寺庙。明朝景泰四年(1453),明朝廷派驻云南的宦官李益重修圆觉寺,“扩址扩规”,大圆觉寺年号。明日腊月初八(1462),明英宗赐其华亭寺名。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云南巡抚王纪文重修华亭寺。

清咸丰七年(1857),华亭寺部分建筑被士兵破坏。光绪九年(1883)再次重修。

民国七年(1918),唐请湖南僧人徐云为华亭寺住持。民国9年(1920),许云集资再次大修华亭寺,工程历时五六年。凿通放生池,重塑罗汉,建藏经阁,修大悲亭,建海慧塔,广植花木。修缮后,改名为“郭靖云起寺”,但人们仍习惯称之为“华亭寺”。

1969年华亭寺经幡亭倾斜,1970年昆明市革委会生产队批准拆除。

1970年,滇池填海造地,在华亭山脚下拍土,撞倒了1973年重修的天王殿内的一尊泥塑天王像。

1973昆明市城建局维修华亭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三世佛重新镀金。

1979大雄宝殿改造,将原14木柱更换为钢筋混凝土柱,并新设500罗汉护栏。

4月1986、10日,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决定,华亭寺全部财产由昆明市园林局移交昆明市宗教事务办公室使用和管理。

1987年9月,天王庙后墙倒塌,生长天王和广母天王受损后修复。

华亭寺坐西向东,在山门外的南北两侧。原来有一座钟鼓楼,三重檐。50年代初,鼓楼倒塌,只剩下钟楼。1978年,修建了寺院的东墙,又对钟楼进行了整修,将钟楼的下层作为华亭寺的东入口。天王殿外有一个由虚云雕成的圆形放生池,池内种有荷花。放生池的东面就是被花草树木环绕的“雨花台”。华亭寺山门两侧,原来挂着明代杨慎写的对联:一水捧城西,无论有无雾霭,拄拐的和尚归外茫茫;峰峦正对着你,雨过天晴,倚着篱笆的人在画画。

原来的对联在“文革”中毁了,现在挂起来重新刻字。乾隆年间云南书法家钱峰的一对楷书对联挂在天王庙里:

青山之高,绿水之长,使佛笑;

徐行不困,但跌不稳,人走心也无妨。

在天王宝殿的后院里,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八德池”,建于元代建庙时。水池中央有一座“永琏”石桥。水池两侧是百年以上的罗汉松、银杏、梅花、山茶等树木。

大雄宝殿前,八德池左侧,有一棵原生的明代云南山茶花,品种为松子林,因过量施肥于1962年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