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有哪些?争议的焦点在哪里?
1.曾国藩,近代中国最突出、最有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进京做学问,在京城待了十年后七迁北京。37岁,任礼部侍郎,升二等。后来他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到了家乡,这一天恰逢太平天国席卷胡翔大地。他因形势所迫,在家乡做起了专门的民兵,历尽艰辛为清朝平定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武侯,成为清代第一个以秀才身份封吴侯的人。后来历任两江、直隶总督,官至一等官。他死后,被命名为“郑文”。
曾国藩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清朝由干嘉盛世转入衰亡,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由于曾国藩等人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复兴”的局面。曾国藩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当时起了作用,而且延续至今。从而使他成为现代中国最突出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2.军事历史人物: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并在中国度过了大半辈子。他的父亲是一名在中国传教的美国牧师。他毕业于曾子大学,从事牧师工作。他也是辛亥革命后唯一一位现场聆听孙中山先生演讲,希望让位给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的西方记者。
司徒雷登是燕京大学的主要创始人,并长期担任焰炟大学的最高行政领导。在焰炟大学,他提倡学术自由,支持学生运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不惜重金聘请了许多国内外著名教授,从而使焰炟成为当时可以与北大、清华齐名的中国名校。
在抗日战争中,司徒雷登站在中国人民一边,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他为焰炟大学师生逃离沦陷区,前往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各种掩护和便利,被日寇囚禁了三年。
1946年7月,时年70岁的司徒雷登被马歇尔选为美国驻国民党政府的最后一任大使,因此他深深地卷入了当时的中国政治,成为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他与蒋介石私交甚密,在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是客。他执行当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支持国民党政权。为此,焰炟大学的学生提出了“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的口号。“调停”失败后,司徒雷登站在蒋介石一边,支持国民党打内战。但当蒋介石下台,国民党政府被迫迁往广州时,他却坚持留在南京,以务实的态度积极接触中国代表,希望美国政府及时认清* * *中国的现实。当时,他准备与毛泽东和周恩来进行谈判,但他的建议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他不得不遗憾地离开中国。途经冲绳时,他发表了美国应该承认中国政权的言论,因此被国务院“堵上了嘴”。
3.慈禧太后
一个女人,差点成为历史上第二个皇后,但是她没有做到,没有爬宝。
没有慈诺的三十年,既没有洋务运动,也没有“同光复兴”。慈诺稳定清廷三十年,她死后不到五年,天下大乱。
如果戊戌变法完成,中国将会大乱。改革只会一步一步来。过于激进的改革不适合中国这么大的国家。
4.周树人
一个在洗澡的时候偷看姐夫的男人,一个连自己的亲哥哥都可以否定的文化流氓,一个整天除了骂人还是骂人的,一个总是跑到日本人开的商店里去逃避的汉奸,都叫文豪。他有什么资格?(所以,我是文八,哈哈)我看了他辱骂的人的文章――周作人、林语堂、胡适等人,我觉得庶人同志是30年代的XP+愤青!而且还是一个故意卖弄文采,玩弄小姑娘,师生恋的变态青年。
5.吴三桂
宁远铁骑司令,面对国仇家恨,失去理智,对他狠。国王被逼死,父亲被暴打,情人被强奸。作为中尉,他怎么能不讨厌呢?毕竟他得逐渐积蓄力量。他带着他的六千宁远铁骑,想反清,大家的期望太高了。况且当时皇帝已经自杀,国家也没有国王。你能指望别人做什么?有能力回到300年前的历史,你带领我们对抗清朝。而且,人家后来也被清理了。
6.曹操
曹操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普通人眼里,他是一个坏人和叛徒的形象。事实上,以真实的历史评价,曹操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1.政治家:曹操年轻时文武双全。"他是一个有能力管理世界的大臣,也是一个乱世中的背叛者."《三国志》把他评为魏蜀吴三个君主中最高的。他为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建立了屯田制度,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种田,从而缓解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二、军事家:曹操有才。当关羽被他抓住的时候,他希望关羽向他投降,因为他知道关羽是一个忠诚勇敢的人,但是关羽一直不同意,还加上了刺耳的话。最后,我宁愿让关羽回去,也不愿杀了他。可见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他也是一个多疑的人。有一次,他想除掉董卓,却发现董卓派人杀了曹操。正是在关键时刻,他父亲的好朋友吕伯奢救了他。为了吓唬他,吕伯奢磨快了他的刀,杀猪来娱乐他。但曹操认为这是暗杀他,所以他先下手,杀死了所有的吕伯奢家庭。曹操问他为什么要杀他,他朋友说是杀猪。可见曹操的狠毒和残忍。还有一次,晚上一个士兵给他盖好被子,他却假装在做梦,把那个士兵杀了,然后那个士兵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他的所作所为打动了战士们的心,他重葬的目的也在此。他也是一个非常足智多谋的人。相信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这个成语。
三、作家:曹操的诗里有三种内容:
1,反映汉末动乱,
2、现实的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3.表达刻骨铭心的负面情绪。
他的《龟虽寿》,老马卧虎,志在千里。烈士们在晚年充满勇气。虽然他说他晚年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毛泽东写了一篇悼词:往事一千多年,吴伟挥鞭,遗于东界石。
7 .王莽
王莽,(前45-后23)新王朝的建立者(8-23)。字巨,汉元帝之侄。就其宗族而言,西汉的王莽应该说是出身豪门:父亲虽然死得早,但他的几个叔伯叔伯在汉武帝时代都很有名望,王氏家族极为显赫。
而王莽自己的小家庭却极其贫困:父亲早逝,只和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接济。但也正因为如此,王莽从小就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事的技巧,少年时期的他异常成熟。无论他有多难过,多愤怒,在亲人、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一副非常开朗平和的样子,因此得到了族里所有人的欣赏。
有一次,他的叔公病重。他得知后,就过来守候在病人床前,带着药和水,连续守夜几个月。他蓬头垢面,惨不忍睹,比病人更“耐心”,比亲生儿子更“亲儿子”。对此,台湾民众无不称赞,纷纷写信要求对他进行悬赏。
于是汉成帝封他为新都侯,任命他为宫廷侍卫,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地位高,权力大,王莽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傲慢和懈怠,反而变得更加谦恭有礼。他一方面结交官员、大臣、名流、学者,另一方面又扶贫济困,轻施舍。但是我的生活很节俭,经常吃荤菜,也不穿大袖长衫,只穿短礼服。于是朝野所有的人一致用一个“贤”字来称赞他。后来,他的叔叔斧王·根因病去世,在他弥留之际由他接替。皇帝和大臣们认为这样最合适,于是年仅38岁的王莽就成了掌握全国最高军权的大司马。
就在他仕途极其顺利的时候,汉成帝驾崩,汉哀帝上台。汉哀帝排斥王家。王莽为了避免全身而退,忍痛辞去了官邸的职务。那段时间他经常歇斯底里发作,总是怒气冲冲,暴跳如雷,哭笑不得,苦于多年的操劳。
没想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汉哀帝登基不久就去世了。而且没有皇室,连一个主持葬礼的人都找不到。接着,当时的皇太后王莽的姑姑王,带着当年的印象,让王莽来到朝廷,让他主持丧事,重新任命他为傅兼大臣。司马章掌握最高军权,尚书相当于宰相,掌握最高行政权。两项工作结合在一起,王莽一下子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重新掌权的王莽决心利用这个机会大显身手。他草草处理了哀帝的后事,就提议让年仅九岁的刘当皇帝。太皇太后对他说什么都听,于是西汉末代皇帝韩平继位。实际权力自然是王莽享有。这一刻,王莽很不安:从建国到现在,汉朝200多年经历了十一个皇帝。近几十年来,几任皇帝平庸,大臣贪婪,国贫民穷,怨声载道。由此可见,伟人的命运是会枯竭的。既然权力在手,就应该去做!
除此之外,秦始皇、武则天、李鸿章、成吉思汗、王阳明、多尔衮、洪承畴、陈独秀、胡适之、佛朗哥、艾尔巴乔夫等等,背后都有很多争议,有些是民族感情引起的,大部分是政治原因,这里就不一一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