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历史文化

泉州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闽越文化。周秦以后,特别是西晋、唐朝时期,中原汉人大规模越境进入福建,中原文化的起源地泉州生根进化,本土文化逐渐衰落。特别是到了唐代,泉州港口经济崛起,逐渐成为闽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埃及亚历山大港举世闻名,与泉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呈现出“人遍各洲”、“商人遍天下”的繁荣景象。中原文化成了主流,泉州成了“朱过分的地区”。世界主要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本宗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纷纷涌向泉州。泉州文化也深受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宗教文化。

经过长时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到了明代,泉州文化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地方戏曲走向成熟和繁荣。明末清初,泉州出现了郑成功等许多时代英雄,促进了泉州文化在海外特别是台湾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与此同时,封建政权实行“海禁”政策,泉州文化呈现出更多的地方特色,地方戏曲有了新的发展。

泉州山川秀美,人文荟萃,人杰地灵,被誉为“海滨邹鲁”。从唐代到清代,读史书的人有3500多人,其中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欧阳詹、王,有学识渊博的思想家李贽、蔡襄,有民族英雄、于,有功绩卓著的政治家、梁克甲,有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施琅。

在近代历史上,泉州文化出现了新的景象。五四运动后,大众文化迅速发展,首先在学校,然后在社会。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泉州文化界有识之士纷纷响应,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文化运动。特别是“9.18”事件后,泉州人民团结如一,进步团体不断举行各种活动。旧戏改风气,救亡图存的戏码不断上演,抗战歌曲响彻名山大川,谱写了革命文化近代史上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