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是哪个朝代发现的?

历史上海南岛有三个古称:朱雅、鱼儿和琼台。文献记载,“朱雅”源于“郡在海崖岸边,产珍珠”,故名“朱雅”;“博尔”源于海南岛古代部落的刺绣习俗(在脸上雕刻图案,涂上颜色,耳朵上垂下装饰性耳环),故名;琼台”源于“白石中有琼山,土石皆白润”。宋神宗熙宁年间,琼州置琼关安抚京师驻地,故称琼台。根据考古工作发现的20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历史文献,推断海南岛至少在6000年前就已存在,并有人类活动。据《琼州志》记载,秦代的海南属于其偏远地区。

海南岛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据史料记载,远在2000多年前,汉元丰元年(110年前),海南岛就设立了朱雅、博尔两县。从此,海南岛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的神圣领土。据说和波尔的名字是因为“悬崖边产的珍珠”和当地黎族人戴的大耳环而得名的。汉武帝至南北朝时期,海南岛的县制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度归合浦县管理。三国时期,海南岛属于吴国管辖。到梁代(540~541)大同中期,在海南岛重建崖州。隋朝统一中国后,崖州改为朱雅郡2,并在海南岛西南新建林镇郡。唐朝时,海南岛建有五州二十二县,许多名称沿用至今。五代以后,战乱频繁,大量汉人移居海南岛。到了宋朝,大作家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岛。元代时,这里还叫琼州路。元朝时,海南的建制仿照宋朝的建制,设三州十三郡。海南岛在元代也叫琼州道,到了灵州、明十三年叫琼州府,清代琼州府改名为琼州道。清代海南的建制仍沿袭明朝,清末改为三州十三县。“琼是大都市,住在岛北,住在西,住在东。”因此,海南岛也被称为琼岛。

民国初年,海南弃道设民政厅,后改为行政都寨区和特别行政区。解放后,海南改为行政区,设有行政公署,1988建省,称海南省。海南的建制沿革,从汉初琼崖设县到1988年建省,历时2098年。随着朝代的更替,地名也经常发生变化,所以海南地名被称为“崖州”、“琼州”、“琼崖”。在诗词碑刻中,有“海外”、“南极”、“天涯”、“海角”、“南天”等名称。“海南”这个名称只是在宋代才频繁出现,民国以后才被广泛使用。其作为海南地方行政区的正式称谓是解放后1951年,称“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升级为省,简称“海南省”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