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关于剪纸的信息?

剪纸的定义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也是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空灵感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简介

剪纸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民间装饰艺术之一,历史悠久。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效果明显、适应性广而受到普遍欢迎。因为它最适合农村妇女的休闲生产,既可以作为实用对象,又可以美化她们的生活。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剪纸不仅表现了大众的审美情趣,也包含了民族深层的社会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其造型特征尤其值得研究。作为中国原始哲学的体现,民间剪纸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综合性、美化性和吉祥性的特点。同时,民间剪纸以自己特定的表达语言,传递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李剪纸艺术大师工作室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剪纸的历史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艺术有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的纸发明于西汉(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不可能出现剪纸艺术。但当时人们用薄料,镂空雕刻手法制作工艺品,但早在纸出现之前就已流行,即以雕、刻、挑、雕、切的手法切割金箔、皮革、丝绸甚至树叶。《史记·建通堤丰》记载,西周初年,有一个国王称王,把一片梧桐叶砍成“簋”送给弟弟,在唐朝被封为侯。战国时期使用的是皮雕,(湖北江陵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和银箔雕(河南辉县谷玮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是和剪纸一起拆除的,它们的出现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于1967年,当时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发现了两幅北朝的带花剪纸。他们用的是麻纸,都是折叠的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中国剪纸的形成提供了实物证据。

剪纸手工艺艺术的历史,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纸是一种容易发霉的材料。在我国东南地区,气候潮湿,再加上每年五六月份的阴雨天,纸制品久而久之就会腐烂,民间剪纸是一种流行的东西。人们不会像珍藏一样保存它,弄坏了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气干燥,气候干燥,纸张不易发霉,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发现北朝剪纸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唐代剪纸一直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的诗里有一句“温水满我脚,剪纸唤我魂”,剪纸唤我魂的习俗已经在当时的民间流传开来。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可见当时剪纸的手工艺术水平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了一种天地之间的理想境界。流行于唐代,雕刻的花木图案具有剪纸的特点。比如日本正仓医院的“堆阳”图案,就是典型的手工切割艺术表现形式。到了唐代,还出现了剪纸制作的雕版印刷。人们用厚纸把它刻成蜡纸,然后把染料印在布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制品种类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例如,它可以作为民间礼品的“烟花”,贴在窗户上的“窗花”,或作为灯笼和茶杯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用剪纸作为陶瓷的图案,通过施釉和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也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在皮影戏中雕刻人物;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雕刻版,用油纸板雕刻成图案,刮印的图案用剪纸工艺制作,分阴阳刻。长队应该被切断,以区分事实和真相。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艺术成熟并达到顶峰。民间剪纸手工艺艺术的应用范围更广,比如民间灯笼上的花饰、扇子上的装饰图案、刺绣图案,都是用剪纸作为装饰进行再加工。更有甚者,我国人民经常用剪纸作为装饰来美化家居环境,如门垛、窗花、橱柜花、婚礼花、天花板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除了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图案手工艺人,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最基本的队伍是农村妇女。女红是中国传统女性完美的重要标志。剪纸作为针线活的必修技能,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的一门手艺。他们想从前辈或姐妹那里学习剪纸的图案,通过剪、再剪、画、剪,剪出新的图案,描绘自己熟悉和喜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树、亭、桥的景色,最终达到自己意志的境界。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艺术,像一棵常青藤,古老而常青,其独特的大众性、实用性和审美性成为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象征意义。

剪纸创作

一、作文方法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基本单位是线和块,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点、线、面。此外,由于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和复杂的画面内容、光影效果以及物体和图像的体积、深度和波动。所以只需要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即把物体和场景从三维图像变成二维平面图像。通过对表现材料的大胆选择,化繁为简,用简洁的线条概括,使画面的焦点突出,黑白关系与现实形成对比,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视的眼光表现世界的物体,这就决定了剪纸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创作都* * *储存在特定的视觉平面中。民间剪纸采用的是扩展的思维方式,随意性极强。剪纸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变成了一种自然大胆的创作,没有体积、空间、视角、比例,靠的是体验和灵性。创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时空的物体放在同一平面上。这种静态的平面化,可以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通过动态的思维,不断地描绘你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在纸的局限性上大做文章,在局限性中自由驰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的空间和无限复杂的形状放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因此,民间剪纸独特的表现力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实现的。剪纸创作者发挥了自己真实纯粹的艺术本性,打破了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地表现了自己的艺术对象。

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习俗和题材内容的限制,创造性地将若干意象组织起来,使之具有连贯性、对比性和衬托性。这种展平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感和综合性,其最终目的是追求造型的整体性。完美的心理是这一切的基础。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纸对象的前景和背景出现在一个平面上,对象和图像互不覆盖,互不重叠,使我们既能完整地看到前面的对象,又能看到后面的对象,从而表现出强烈的装饰风格。创作者出于单纯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势,打破了实现的障碍,用形神合一的方法,充分表现了形象。对于剪纸来说,实物的背面、顶部、底部或内部虽然看不见,但却有内在的感觉。隐形是合理的,不剪出来就是不合理的。

此外,民间剪纸的结构和表现并不是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对一个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一种充分融合了感性和理性的动态辩证法。中国民间艺术不追求透视的纵深感,而是有一种“多看全”的审美认同。民间剪纸也体现了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空间中体现了事物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