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历史报道怎么写
北京天坛位于原北京外城东南,故宫正南东墙,正阳门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是中国古代明清皇帝祭天的地方。这个建筑群是皇帝祭天的地方。它创造了一种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等级制度。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帝王“祭天”、“祈福谷”用的建筑。天坛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北京天坛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选为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帝崇拜建筑。北京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比故宫(紫禁城)还大。它有两面墙,形成一个内坛和一个外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帝国穹顶和圆屋顶。穹顶建在南北纵轴上。坛壁南圆北圆,象征圆的地方。球球祭坛在南面,山谷祈祷祭坛在北面,两个祭坛在同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隔着一堵墙。球球祭坛的主要建筑是球球祭坛和帝国圆顶,山谷祈祷祭坛的主要建筑是祈年殿、皇宫和祈年门。祈年殿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原名“大祭堂”,为长方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分别象征四季、十二月、十二点和周日的星星。它是现存唯一的唐明式古建筑群,也是天坛的主体建筑。瓦丘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每年冬天的至日,都会在戏台上举行“天祭仪式”,这就是所谓的天祭台。回音壁是天坛的圆形墙。由于墙体坚硬光滑,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由于精确的周向曲率,声波可以沿着墙体内表面不断反射,向前传播。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就有正式的祭天祭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
北京天坛(21)还是奴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对天地非常虔诚。历史上每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看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祭祀建筑在帝都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和最完美的艺术来建造,建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天坛是我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与朱迪任职十四年的紫禁城同时建成。嘉靖九年(1530),因四郊分别祭祀制度,嘉靖十三年(1534)更名为天坛。经过清乾隆、光绪皇帝的重建,形成了现在的天坛公园格局。明朝初年天地合祀,南北郊坛同祀。举行祭祀的地方叫大司堂,是一个有十一个房间的方形建筑。明朝嘉靖九年(1530),改为分别祭天、拜地,并在天坛内建穹坛,专门祭天。此外,在北郊还建了一个方形祭坛,用来祭地。原来的庙是供奉天地的,后来逐渐废弃了。嘉靖十九年(1540),原大祭堂改为大享乐堂,开始了圆形建筑。清廷入关后,一切还是按照明朝的旧制度。乾隆年间,国力强盛,天坛也大兴土木。乾隆十二年(1747),皇帝决定重修天坛内外城墙,将土墙改为城砖,从中间到顶部包裹两层城砖。内坛墙顶宽度缩减为四尺八寸,无檐柱,成为无柱廊的悬廊。重建后,天坛内外壁更厚,GAI长达十余里,成为一道壮丽的风景。天坛的主要建筑,如祈年殿、御殿、穹顶等也在此时重建,并一直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