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镇的历史文化
界首镇历史文化悠久。界首镇,曾是吴楚交界的地方,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运河沿岸的重要码头。早在元初,界首就设立了驿站。元代著名诗人萨都拉在他的《第一帖过境》诗中说:“平湖雨天开镜,人暮扬帆钓。野老柳阴卖小米酒,行人即刻得家书。”。界首镇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和富商的聚集地。乾隆皇帝曾驻扎于此。全镇文物多达14件,在扬州绝无仅有。界首镇的南街、北街、太平街等街巷多建于明清时期。石桥街是石板铺成的,有上百年的历史。天下第一寺护国寺是高邮市为数不多的古寺之一,现存大殿两座,佛理数次。经过近几年的扩建,香火更旺了。界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1924年,界首就成立了第五省立师范学校界首分校,后改为江苏省界首乡村师范学校。
从这里,涌现出了一代枭雄吴三桂,也诞生了陈茂林、著名翻译家卢永昌、著名农业专家陈家驹、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有白等以家乡为荣的仁人志士。界首的文化教育,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
古代有永兴寺、护国寺、城隍庙、东岳庙等28座寺庙,还有石桥、牌坊等众多历史遗迹。梁山打虎英雄宋武捐资修复北宋永兴寺,铺设石桥街数月。元代有驿主、马夫等数百人,房屋九十余间,规模与虞城驿相近。唐宋元明清,众多文人骚客流连于世,谢灵运、杨万里、萨杜拉、张等著名诗人留下了许多咏怀天下的壮丽诗篇。
清朝康熙帝第三次南巡,驻界首,了解民情,视察水利。甘龙南巡已成为一段佳话。界首干茶作为多年皇家贡品,于1929获得杭州西湖博览会银奖。省领导乡村师范学校,创建于1924,与现在的南京晓庄学院(原晓庄师范学校)同时创建,是中国最早的乡村师范学校。学校学生来自苏鲁、安徽,招生百里挑一;设施齐全,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早期教师中有湖南农民运动组织者肖长迈(毛泽东亲属)、姚顺生、秦大珍等,高邮最早的党支部由此诞生。进步师生追求真理,与反动势力和不法奸商进行坚决斗争。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管理制度严格,学生素质高,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一致好评。首任校长黄之富回忆说“学校被冠之以江苏”。
界首文化教育是高邮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邮历史大篇章中的光辉篇章。界首的底蕴深厚,是高邮底蕴深厚的有力体现,是高邮的骄傲,必将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前沿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工业园区初具规模,经济增长跃上新台阶,高效农业大步向前。我们坚信,在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指引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高邮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将更加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人民群众将更加珍惜和保护文化教育资源,在加快经济建设、迈向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