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宋时期,雅山决战,投海自尽。

元宋时期,雅山决战,投海自尽。

祥兴二年(1279),元世祖忽必烈派降汉将军张弘范攻打赵敏的朝廷。后来,不久前攻占广州的西夏后裔恒力也率援军加入了张弘范的军队。此时宋军的军队号称20多万,其中实际上是文官、宫女、太监等非战斗人员10万,各种船只2000多艘。元军的张弘范和恒力有10多万军队(最初是30万)和数百艘战船。

此时宋军内部有一种建议,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撤退路线。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张士杰否决了建议,下令烧毁陆地上的宫殿、房屋和据点;将1000多艘宋军船以“连环船”的形式,在湾内用大绳连成一片,赵敏的“龙船”布置在军阵中间。元军用小船载着茅草、油脂等易燃物品冲向宋船,放火烧风。

但宋朝的船都是泥盖的,每艘船上横放一根长木头,抵御元军的火力攻击。元朝时,水师火攻失败,于是封锁了海湾,切断了军队在宋军抽水砍柴的道路。

宋军吃了十多天干粮,喝海水的士兵呕吐。张士杰率、方星日抗击元军,张弘范俘获张士杰侄女韩某,三次向张士杰投降未果。

祥兴二年(1279),张弘范准备强攻,元军中有人建议先用火炮。洪范认为大炮可以打乱宋军的队形,使他很容易撤退。明日,张弘范将兵分四路,宋军分东、南、北三路。洪范率大军远离宋军,以奏乐为总攻信号。首先,北方军队未能乘势进攻宋军北部,恒力等人随波逐流。元军假装奏乐,但宋军以为元军在开晚会,他有点懈怠。

中午时分,张洪范的水师发起正面进攻,然后用布把预先建造好的、埋伏好的船楼盖起来,敲响金钟罩作为进攻信号。伏兵负盾倒下,冒雨逼近宋船。双方战船逼近,元军鸣金钟撤布出战,一时连破宋船七艘。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战至宋军中心,这时张士杰见大势已去,调遣精兵,已与苏刘溢提前率领十余艘船,截断大缆,突围而去。

赵敏的船在军队中间。43岁的卢秀福见无法突围,便背着8岁的赵敏纵身跳入海中,和他一起的10多万军民也跳入海中壮烈牺牲!《宋史》记载,战后10多万具尸体漂向大海,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民族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张士杰希望以杨皇后的名义找到宋朝赵的后代,然后画一幅图;然而,杨皇后在听到敏去世的消息后,也跳海自杀,张士杰将她葬在海边。不久,张士杰不幸溺死在平掌山脚下(约在广东省阳江市西南海陵岛附近海域)的狂风暴雨中。

崖山之战是宋朝对蒙古侵略的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超过65438+万人投海殉难,宁死不屈。这场战争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被外国占领。雅山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以有句话叫悬崖后无中国。

一般认为“悬崖后面没有中国”是日本学者的主动命题,这从当今日本学术界的态度,尤其是日本平民阶层的历史认知中可以清晰地发现。关于起源,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来的,但据报道,内藤湖南从未说过这样的话,而且据说找不到内藤湖南著作的原文。

有人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国”是宋亡后中国人自己形成的历史观。明代诗人钱有诗说:“海角上的崖山,一条线斜,从此不属于中国。”似乎明朝的人也认为崖山后面没有中国,但如果我们问他“中国在明朝吗?”?显然你不会说不,所以这个“不中国”既不是“不中国”。

日本人鼓吹的本质是崖山之后就没有中国,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传承的彻底否定,进一步鼓吹日本传承的相对正统。其实只是当年日本侵略扩张的理论准备和宣传手段,有一定的迷惑性和麻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