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学不好初中历史?
为什么学不好初中历史?
1.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入手,兼顾历史知识的时机和基础;
2.能力方面,初中主要在于记忆和理解,尤其是在记忆层面。记忆历史。
3.在课程体系上,初中采用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以主题形式为主。知识体系不完整,知识结构零散,通史不通,理论概念模糊。
4.在课程内容上,初中课程更重视国史而非世界史,更重视政治史,经济史相对薄弱。
多说说你现在的情况。
(1)学生的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比较欠缺,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对历史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2)初中历史长期以来被视为?辅修课?学校、学生乃至社会对其重视不够。
(4)在学习方法上,学生习惯机械记忆,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这给抽象的高中历史学习带来了一些障碍。
学习方法
?
?第一,高密度串联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由知识内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1.抓住一些。比如可以把握四点:①魏晋时期,地主阶级内部形成士绅制度;②东晋南朝时期,士绅势力发展;(3)南朝末期,士族的影响力逐渐下降;(4)唐末,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士绅进一步被消灭。这样,我们对士绅问题就有了完整而清楚的认识。
2.越过这条线。?线?它是由具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组成的知识线索。比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问题的解决和儒家百家争鸣,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一杯酒释放士兵?以及元代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黜宰相、八股文人、军部、文字狱。点?这几点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建立、巩固和加强的发展史。
3.人行道。?脸?它是由历史上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组成的知识整体。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了历史知识的结构,才能轻松地把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到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进而在解题时展开和闭合。
第二,对历史现象的全面分析
教科书按时间顺序描述历史,是一个平面系统。而高考命题往往提取历史线索,挖掘知识联系,纵横交错古今中外,形成立体体系。因此,备考复习不仅要着眼于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还要拓宽、深挖、抬高,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
1.比较完整的叙述,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如1996高考题48?简单解释一下18世纪?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一变化分析了1789革命与1848二月革命的主要区别。?这个问题对18世纪的法国有什么要求?19世纪中期的历史描述比较完整,包含了对革命原因、革命任务、革命对象、革命主体的深入分析。再比如第47题?总结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代文化灿烂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这个问题还需要学生从原因、特点、历史地位等不同角度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表面上看,历史事实清晰易懂,但对分析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2.宏观分析和微观检验。比如1997高考第48题?本文总结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的权力关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为什么这个体系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这个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主要考察历史现象的宏观分析能力,要求学生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去理解协约国的权力关系,也要求对协约国的权力进行具体分析,其中也包含微观分析的成分。
3.显性接触和隐性接触。?显性连接?是教材中历史知识的明显联系,和?隐性联系?它隐藏在知识之间。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问题是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比较和系统化,显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自身的价值。如1996上海高考第46题?英、法、俄、美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用什么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各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对其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作用?这一期,命题者抓住了它们的隐性联系,即革命与改革中的土地问题。经过挖掘,能力考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历史课程的特点
初中的历史课讲了从夏朝到现在的这些历史,但是很粗略。主要内容有:初中第一学期:从古代到南北朝。第一学期:从隋朝到清朝。第二天:从鸦片战争到国共内战结束。第二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第三天: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