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门镇的文物古迹

泗门镇拥有目前余姚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包括状元楼等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谢石祠堂、成之庄等4处市级文物保护点,大学地、大房伯地等7处重要文物,黄凤桥古村被市政府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黄凤桥古村

黄凤桥村,位于泗门镇东部,是一个因桥而得名的村庄。村里小桥流水人家,鸟语花香,是江南水乡的一道风景。村子里有很多桥,包括太平桥、万顺桥、徐佳桥、吴佳桥、向洋桥、罗马桥、乐城桥、伊彦桥、沈明桥和黄凤桥。黄凤大桥是连接东西方的主要桥梁,长7米,宽2.5米。是三孔引桥,三板两柱,东西五级石阶。南柱板上刻有篆书“黄凤桥”,字迹柔和,风格刚劲。相传为清末举人杨所作。这座桥是姚西北一座保存完好的石桥。黄凤大桥周围有杨金台、李向峰、先锋染坊、通泰钱豪、马鞍码头、焚香码头等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

状元楼

状元楼位于泗门镇万安桥以西,市区弄口以北。这是阿明王朝的建筑,有三层砖木结构,中间有一个大厅。木柱已全部沉入地下,木柱、横梁、地板等木结构呈深黑色,但楼檐四角仍上翘,被当地老人称为“空中五岳”。这座建筑刚建成时,曾是谢迁童年的阅览室。据《归田稿》记载,的母亲邹生孩子时,房子刚刚竣工,正要搬家。当谢迁的祖父看到他的儿媳生下一个脸上有七颗黑痣的胖男孩时,他非常高兴。他根据《诗经》中“离谷移树”的诗句,给自己的孙子取名谢迁,字玉桥,名木斋。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谢哥老。谢迁从小就很聪明。他念念不忘,文章出众。明朝成化十年(1474),乡试第一名(谢园),第二年,殿试第一名,状元(状元)。状元之后,他读书的房子被一一扩建修缮,改名为“状元楼”。楼前正中悬挂着“状元楼”三个大字匾,字迹清新,苍劲有力。该建筑于1997年3月被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楼住着两户人家,东边是谢老的第15代子孙,西边是谢老的第14代孙。状元楼西侧有一长18米,宽6.5米,深2米的水池,四周有一条石脊。相传是谢哥少年时的西雁湖。池水曾多次阻止附近火灾,被称为清平池。

世界和平之桥

万安桥位于王安路与荷城路交叉口。因寓意“问候万岁”而得名,始建于明朝嘉靖初年,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修。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单孔石拱桥,全长6.25m,跨度1m,拱高1.25m,桥身最窄处宽2.2m。桥面中间是一方莲花板。四个了望塔,六个栏杆和两个鼓石放置在桥的两边。中桥围栏外侧刻有“万安桥”字样。东西坡共七级石阶。拱券采用垂直平行砌筑法,用条石砌筑,券沿外侧翻出。桥底中间的券石上浮雕着一个“火球”。桥侧两边放铁龙石,凿头入头,下面镌刻对联:“万人犹知东山巷,土同墩。"

该桥在1996处改建为旱桥,但基本完好,对研究姚北坪原桥的演变历史有一定价值。5438年6月+2004年2月,公布为市级重要文物。2008年上半年,泗门镇人民政府组织财力物力对其进行了维修,在其周围修建了汉白玉护栏进行保护,并在周围放置了防撞水马。

石齐瑞居人福

位于海南村时嘉自然村102号。这座清代中期的建筑,被人们称为“太和里”,是清末举人石的旧居。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一座砖雕门楼、一座主楼、两个侧阳台和前后天井组成,占地1071.8平方米。砖雕门楼双方四柱,正面刻“怀德威宁”二字,背面刻“无所遁形”二字,四周饰以精美的砖雕和人物故事图。站台门前后的石柱上都刻着对联,正面的字迹已经风化。背面刻着“大蒲米柯文嵇绍在粮,苦乃光之宝。”门楼后面的庭院地面是用交错的长石板铺成的。

主体建筑为重檐硬顶,三室两巷,前有两级石阶。明挖斗梁结构,八柱落地。次与梢之间有七柱八檩,梁通过斗背。屋檐下建有游廊,用十字拱支撑檐檩条。包头梁下部有精美的雕刻,包括人物故事、四季景色等。旁边还有杨题写的“秋饮酒”等诗句。开敞式房间开六扇格子门,第二个房间应用格子窗。中堂两侧有12件科举,大多斑驳残缺,尚可分辨的一件是浙江衙门发出的“佳音官报在你家,师少爷(忌讳),浙江乡试第五十一号中国风,高中”。

两边的厢房是重檐的硬山顶,以前每边九间宽,现在都不见了。五柱七檩条穿桶提梁混合结构。

主楼后天井四周是连接两侧房北墙的墙,开东西侧门,饰有门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