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衣魔笛手的故事是什么?

“1284年6月26日,在约翰和保罗节,哈门城的130名儿童被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风笛手带走,再也没有找到……”

上面的文字是在德国哈默恩“不打鼓街”的一块木牌上发现的。可以看到1284年6月26日在哈门恩发生了一件悲剧事件。孩子们为什么跑了?去哪里?谁拿走了它们?至今仍是一个谜。

相传在1284年,哈门恩遭到瘟疫袭击。那一年,来了一个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来历不明的陌生人,他答应用约定的钱赶走城里的老鼠。他吹笛子,所有的老鼠都跟着他到威悉河淹死了。但忘恩负义的市民没有信守承诺,拒绝付款。那个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男人的报复太可怕了。他又吹起了笛子,130个孩子跟着他。穿过城市的东门向格本山走去,那里大地裂开,吞没了孩子们。

这就是流传于世界各地,被各族人民传诵的“画笛者”的传说,成为许多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作曲家的灵感来源。

在文史领域,有人称《画皮》是一部类似神话的寓言,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个民间故事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吹笛者”的传说包含了一种道德哲学,所以它也是一个政治寓言。研究专家指出:“吹笛者”的故事很精彩,这个不幸的结局让这个民间传说更有吸引力。这个传奇故事的目的就是要让后人记住重信用、不忘恩负义的道德规范,讽刺那些只说不做的虚伪君子。它不是基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和许多欧美文学作品中的古老传说一样,“画笛者”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后人创作的素材。

然而,在哈门城的博物馆里,却堆满了与该城奇异传说有关的纪念文物,其中有一份15世纪的手稿记载了“绘笛者”的故事。手稿描述他是一个30岁左右的美男子。他演奏的银笛如此迷人,以至于孩子们听到后都跟着他出城了。一个叫路德的女人和一个10岁的男孩见证了他们的离开。悲痛的父母到处寻找,再也没有找到他们。

另一份手稿说,1300年,哈门的市民在教堂里安装了一个纪念窗,它在17世纪被摧毁,并记录着:“所有的孩子历尽艰难险阻到达格本山,然后他们再也没有彼此的消息。”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一些学者和专家也认为,“魔笛手”不是虚构的故事,它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情。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1284年6月26日,这个名叫斯皮格尔·伯格的“花衣魔笛手”带领130名少年沿着波罗的海向东迁徙至波美拉尼亚。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留着胡子的老人。他曾经是德国当地的移民官。他经常在1284附近往返于哈门和波美拉尼亚之间。他的两个弟弟也是负责转移移民的地方行政官员,曾在哈门附近定居。

很明显,也许130少年当时确实失踪了,那么他们去了哪里?为什么没有消息?

据史料记载,130孩子失踪的时候,斯皮格尔伯格也失踪了一段时间。1284年7月8日,在孩子们失踪后的第11天,斯皮格尔·伯格在德国的什切青(今波兰)港口被亲眼看到,那是当时移民的必经之地,距离哈梅讷约250英里,行程约10天。13世纪,当时人口密集的德国城镇移民众多,广袤的东部被称为“福地”,盛产小麦、蜂蜜和肉类,因此人们渴望向东迁移。居住在当地的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也欢迎来自德国的移民,因为他们的到来可以加强防御力量,并被用来阻止来自俄罗斯的入侵和掠夺。于是,在王公贵族的支持和鼓励下,当时从德国向东迁移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斯皮格尔·伯格带领130名儿童东迁也就不足为奇了。不幸的是,在向东的途中,他们的船在波罗的海海岸附近沉没,斯皮格尔·伯格和130少年遇难,无人生还。

为了解开魔笛手之谜,花了大半辈子探索这个历史悬案的谢·博尔特翻遍了哈姆恩博物馆的大量史书和纪念文物。他认为,要了解真相,就必须弄清楚捕鼠事件的真实性。科学实验证明,“花衣魔笛手”用他的笛子诱捕老鼠是完全可行的。他用高频笛子让老鼠的神经紧张,产生紊乱,从而诱导它们冲进河里自杀。历史上,英国有人用锡笛,捕鼠人用锡笛的高频颤音把成千上万只老鼠赶进陷阱。中世纪,欧洲大陆鼠患猖獗。所以出现了流浪捕鼠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完全可以用高频笛子把老鼠引到河里淹死。

时至今日,每年夏季6月26日的宗教节日期间,关于“吹笛者”的戏剧也在哈门城上演。

“魔笛手”的真相是什么?那些孩子当年去了哪里?如今,这个未解之谜每年都吸引着数十万游客前来参观哈梅恩,其中不乏有志于研究“画笛者”之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