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历史简介鼓浪屿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1.在历史上,鼓浪屿曾经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荒岛。直到宋元时期才出现“圆沙洲”的名称,到了明代才开始使用“鼓浪屿”的名称。岛上多为半渔半农,原有房屋多为非常简陋的房屋。闽南三角的原始民居自然影响到鼓浪屿的民居。所以在外地人进入鼓浪屿之前,岛上的房子和闽南沿海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房子没有区别。这种形式在一些保存完好的村落中仍然可以看到。即使在现代的鼓浪屿上,也有两进四出的古代民居建筑。

2.1843-1902西方建筑的出现:从明末清初直到鸦片战争,鼓浪屿的建筑开始发生变化。厦门成为通商口岸后,外国殖民者纷纷来到鼓浪屿定居或暂住。鼓浪屿成为他们土地开发的首选。鼓浪屿地理、气候、风景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居住。到目前为止,鼓浪屿90%的建筑都是居民楼。外地人染指鼓浪屿,首先出租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学校、医院的权力。在他们的实力发展起来,能够站稳脚跟之后,他们逐渐建立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局和领事馆。当然,豪宅、别墅等住宅建筑的建造数量最多。大批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也在事业有成后回到祖籍闽南,选择鼓浪屿作为最佳落脚地,纷纷在鼓浪屿投资,修建了许多独立式住宅。很多建筑的规模非常巨大,超过了外国人,造价也非常昂贵。他们经常选择最好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在鼓浪屿上,许多这样的大型独立式宫殿都被政府改造成了公共建筑。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鼓浪屿上,建筑种类繁多。其中约70%建于本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除了外国人和华侨建筑,当地军民也建起了房子。当地一些名人、富户经常请外国设计师设计图纸,或套用现成图纸,或模仿周边房屋形式。建造的房屋往往规模宏大,装饰精美,做工精致。除了住宅楼,一些华侨还投资了许多公共事业建筑,成立了建筑公司,组建了一些施工队,开发建设了许多街区和店面。著名华侨实业家黄、、黄仲勋等在鼓浪屿投资巨资开发房地产,建房售房,兴办电话电报公司、自来水厂、码头等公共事业。抗战前,鼓浪屿的建筑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4.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接管了一些大型建筑,并经过改造和装饰,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庞大的“白宫”建筑林和寿的“八卦楼”被改成了鼓浪屿机关博物馆。许多大规模的豪宅、别墅在不经意间被创造出来,经过几次有意的改造和改造,被改造成与其外形和功能相适应的建筑,成为鼓浪屿上有意义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