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中国人一天只吃两顿饭。为什么后来改成了三餐?

一日三餐,早中晚,按时吃饭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一日三餐按时吃饭并不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反而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

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的原始部落时代,当时人类大多以狩猎为生,没有固定稳定的食物来源。也许他们今天收获了很多猎物,但明天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在原始时代,人类吃最后一餐,没有下一餐。也许他们今天能吃得饱饱的,明天可能会饿一整天。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养成固定时间吃饭的习惯。

在原始时代,人们靠天吃饭。

当我们进入农业文明时代,以中国为例:当时北方种谷子,南方种水稻,辅以牲畜养殖,当时的古人开始逐渐实现自给自足,而不是?靠天气吃饭?。同时,受日出而息的农耕劳动习惯的影响,这一时期开始形成规律饮食的习惯。

商代,这是中国第一次有同时期的文字记载。据记载,商代的人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饮食习惯!

当时商人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顿饭叫做。大食?吃饭时间是早上7点到9点之间,第二顿叫什么?零食?用餐时间在15 pm到17 pm之间。一天吃两顿饭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代,几乎所有的平民和贵族都遵循这种饮食习惯。

一日两餐的习惯并非古代中国独有,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各国几乎都采用了一日两餐的制度。例如,日本遵循一日两餐的原则,直到17世纪。当时欧洲、中东、印度等文明发达地区的人们也是一日两餐。比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对话录《理想国》中就有相关记载:幸福被视为一天有两顿饱饭,晚上从不独自睡觉?只是这些地区的人一天吃两次饭,时间和我们略有不同。他们在中午前吃第一餐,在日落前吃第二餐。

不同的文明养成了不同的态度,但是在饮食规则上,几乎是一样的!

至于从一日两餐到一日三餐的演变,有两条发展路线:

贵族路线:

早上吃一顿饭,晚上吃一顿饭,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真的很容易饿。富商或贵族自然不可能等到吃饭的时候,于是给自己加了一份点心(点心)。一份快餐就碰上了丰盛的食物,填饱了他们的肚子。为什么不吃呢?

(《古今考试》卷一记载:?别再多吃两顿了,中午也不要有一点担心。?)

两餐之间吃零食的习惯最早出现在汉代,唐宋时期更为普遍!但这时候这顿饭只是点心,不是正餐,也不是每天定时吃,只是饿的时候偶尔吃。

这种中午的小吃最早在明代就演变成了正餐!

明朝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很多有钱人,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的有钱人,开始陆续给自己送饭。除了吃好,对于这些有钱人来说,多吃一顿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显示你的优越感和社会地位!

听到这里,有人问,吃个饭有什么好?

古代资源的匮乏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比别人多吃一顿正经饭确实高人一等!远的不说,就说吃肉吧,一方面,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只是最近几十年,普通人才真正可以肆无忌惮的吃肉!

民用路线:

古代普通人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理由加餐!他们加餐的目的只有一个?填饱肚子!

普通人早餐晚餐没问题,但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就不行了!因此,这些工人在早餐和晚餐之间增加了一餐,在春种或秋收这样的农忙季节,他们会额外增加两餐或更多餐!

(农忙期间的帮手?热天长,下午就饿了;因为冬天很冷,很难饿着肚子早点出去。夏天会加零食,冬天会配早粥清心,张吕祥写的。

这些中午吃零食喝粥的习惯,逐渐演变成了吃一顿正餐?那是午餐。时至今日,午餐在中国、江浙方言中仍被称为“便当”。零食?,零食?午餐演变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